《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说词(第十二集)天下为(6)
2018-10-20 21:22光明日报浏览:次
主持人康辉:
中国现在在努力地践行着合作共赢、和合共生,在努力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今天在节目现场,我们请到了国际经济领域的一位专家,外交学院副院长江瑞平教授,来给大家好好地讲一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我们掌声欢迎。
江教授您好。
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我们在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习近平主席也说过,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我们也愿意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那从这个角度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不是我们提供给国际社会非常重要的公共产品?
嘉宾江瑞平:
主持人讲得非常对,我们都明白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要致富,先修路。在“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依然贫穷落后,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我认为,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严重地滞后,高度地落后,严重地阻碍了沿线国家的发展致富。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向国际社会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就提出了要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沿线来筹措基础设施资金。那么从2016年1月,亚投行正式启动之后,在认真地筛选一些重要的投资项目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网络化、成体系地在推进,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也包括了机场、港口,也包括了通信设施,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共同发展致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主持人康辉:
其实您说到的亚投行的建立,包括它现在能够发挥的这种重大的作用,其实非常突出地表现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一定不是一个独角戏,是一个大合唱。谢谢江瑞平教授来到我们节目现场,谢谢您。
嘉宾江瑞平:
谢谢。
主持人康辉:
接下来我们继续请王杰教授为大家做解读。
思想解读人王杰:
习近平主席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切中了时代脉搏,契合了时代需要,为解决全球化挑战指明了一条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那么下面让我们聆听习近平主席的一段讲话。
第三段落
微视频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主持人康辉:
这段话是今年的5月4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的。讲话当中他再一次强调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是在这个讲话当中,总书记有一处用典,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那这句话出自哪一部经史典籍,有怎样的含义?我们请康震教授为大家讲解。
经典释义人康震: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两句话出自儒家的经典《礼记·中庸》。是什么意思呢?世间万物都共同在成长,共同在发育,各自成长各自的,虽然在同样一个环境里边,但是,我并不因为我的成长而妨害你;你也并不因为你的成长,而阻碍我的成长。我们要并行不悖。
在《论语》里边有这样一段话,说“礼之用,和为贵”。什么是“礼”呢?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这个“礼”指的就是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所谓“礼之用,和为贵”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大家共同遵守某种规则,共同遵守某种观念,共同维护某种秩序,那么就能够形成一种和谐共赢、和谐共存、和谐共同发展的这样一种局面。这就是我们的先祖总结了治国理政、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规律之后,得出来的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