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说词(第十二集)天下为(4)
2018-10-20 21:22光明日报浏览:次
然后还有一次,我是在埃塞俄比亚,2014年2月,我和老公去埃塞俄比亚旅行,然后在机场的时候,我们办当地的电话卡。办完入网的手续之后,埃塞俄比亚电信工作的工作人员,他就把卡递给我,然后就有点抱歉地跟我说,不好意思,我们这儿的3G网络容量饱和了,所以你上网可能会有一点慢。然后他在说完这个以后,我还没接话,他马上就一脸灿烂地跟我说,不过没关系,华为来了,很快就会好的。
我当时真的,我作为一个通信人,那种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那我们的企业就成为非洲人民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世界的希望。
我记得习主席在讲述我们的故事之前,他当时说,中非关系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中非关系的发展应更多地面向人民。那他在讲完我们的故事之后,他又说,这个故事说明中非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只要不断地加强人民之间的交流,中非人民的友谊就一定能够根深叶茂。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众多热爱非洲的中国青年的一个幸运的代表,我觉得我也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去真正让中国和非洲的人民之间,去增加这种交流,为中非友谊去添砖加瓦。所以在那次事情之后,我也就更加频繁地在一些杂志、在网络上面,去发表自己在非洲的摄影作品,去讲述自己在非洲旅行中的一些见闻。当时也写了中国的第一本坦桑尼亚旅行书《一生一次的假期》。那我希望通过这些,能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非洲、认识非洲、走进非洲,和我一样爱上非洲,让中非友谊真正能够根深叶茂!
主持人康辉:
特别棒!
下一步去非洲的计划做好了吗?
嘉宾李玲:
我们家小孩现在已经去过两次非洲了,我想下一次的时候,我可能会在明年七八月的时候,再带他去肯尼亚看角马过河,看动物大迁徙,看真正纯粹的自然。
主持人康辉:
也让他的幼小的心灵当中,就从小种下中非一家亲这样的种子。
嘉宾李玲:
是的是的。他现在就很喜欢非洲人,因为我们家挂了很多的照片,是我们和当地非洲朋友拍摄的,所以他从小就知道,我们和非洲是朋友。
主持人康辉:
你看今天我们在座的这些年轻朋友,刚刚听你讲和非洲的故事,听得特别入神。我觉得他们是把这个节目,当成一个旅游节目来看了。在座的年轻朋友,你们有没有对非洲感兴趣的,有没有问题要问李玲,你们要想去的话,可以跟她取经。
这个女同学。
观众:
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是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姜卓君,那么我个人也是非常喜欢旅行。听过您也去过非常多的非洲的不同的国家,那您最喜欢哪一个国家,那您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玲:
最喜欢肯定是坦桑尼亚,因为实际上那是我们度蜜月的地方,所以我现在已经去了四次坦桑尼亚,每次在那儿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且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大草原是据说80%的《动物世界》拍摄地,我们特别喜欢动物,那大迁徙的大多数的时候也是发生在坦桑尼亚。
主持人康辉:
谢谢。听了李玲一家人和非洲的故事之后,其实我们会有很多的感触。我们会想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其实真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人民之间的交往就是国家之间交往的一面镜子。好,接下来我们继续请今天这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王杰教授,来为大家做讲解。
思想解读人王杰:
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好戏连连,精彩不断:APEC北京峰会、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博鳌亚洲论坛以及2018年6月份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敞开胸怀、广交天下朋友的最好证明。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在当今世界,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正是在体现中国的方案。那么在中国与世界交流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怎么样的理念呢?习近平主席又是如何论述的呢?大家请看大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