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e线
PC版

加强顶层设计预防学术不端(4)

2020-06-30 12:25法制日报浏览:
  原标题:《反腐倡廉蓝皮书》称群发性团队型学术造假尤其值得关注
  加强顶层设计预防学术不端
  ● 2018年以来国内学术不端及涉嫌学术不端案例的特点包括:群发性、团队型学术不端;学术不端的发现和查处具有滞后性;抄袭、剽窃是学术不端的主要形式;学术不端问题的曝光具有较大偶然性等
  ● 学术不端有关案例数量增多反映出,随着我国学术水平的整体发展,学术规范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术不端隐匿的机会越来越小。但在当前我国学术研究中,确实存在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 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历史相对较短,有关理论研究、制度建设以及立法还比较滞后,亟须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立法顶层设计,填补该领域理论、制度和立法上的空白
  统计显示,从2018年年初至2019年10月底,国内主流媒体共曝光各类学术不端案例20起,涉及18所高校,涉事人员23人。
  这是近日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9》(以下简称《反腐倡廉蓝皮书》)披露的数据。《反腐倡廉蓝皮书》由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
  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发现,与以往不同的是,在2018年以来主流媒体曝光的学术不端案例中,群发性、团队型的学术不端行为尤其值得关注,涉事人之间存在一定关联,甚至以团队形式相互配合进行学术造假。
  针对当前学术不端治理与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不足,课题组建议,我国应加快推进建立科研诚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与学术评价制度,加强科研诚信独立调查委员会制度建设,从立法方面加快顶层设计。
  公开曝光大量案例学术不端人人喊打
  2018年以来,受关注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学术不端案例,当属南京大学梁某事件与知名青年演员翟某事件。
  梁某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曾任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青年长江学者”称号获得者。
  2018年10月,有报道称,梁某涉嫌学术不端,之前发表的百余篇论文被撤。
  随后,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称,校方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
  2018年12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和规定,南京大学给予梁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将其调离教学科研岗位,终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聘任合同,报请上级有关部门撤销其“青年长江学者”称号。
  当年年底,教育部按程序撤销梁某的“青年长江学者”称号。
  2019年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在官方微博发布说明称,经鉴定,学校2018届博士研究生翟某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存在学术不端情况。北京电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投票决定、校长办公会研究同意,撒销其博士学位。
  此前,翟某在一段直播视频中问网友“知网是什么”,由此引起广泛热议。
  据课题组统计,从2018年年初至2019年10月底,国内主流媒体共曝光各类学术不端案例20起,涉及18所高校,涉事人员23人。
  此外,国内主流媒体还报道16起涉嫌学术不端案例,涉及9所高校,涉事人员17人。课题组解释说,这里的“涉嫌”学术不端案例,是指涉事人没有被所在单位或上级部门调查认定为学术不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被举报后没有受到调查;二是调查后认定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三是开展了调查,但认定和处理情况不详。
  根据《反腐倡廉蓝皮书》,两项合计,主流媒体共曝光学术不端和涉嫌学术不端案例36起,涉及27所高校,涉事人员40人,其中发生案例数量最多的是湖南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各5起)。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