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注水花钱买榜,房企排行榜"猫腻"多(2)
2020-11-16 13:22新华每日电讯浏览:次
排名是房企最好的广告
不规范的房企排名对普通购房者产生了误导。很多人认为企业排名好,买房更放心,但事实并非如此。泰禾集团今年不断被爆出深陷债务危机,北京、上海、杭州多地项目停工,一些业主一边租房,一边还贷,走上维权之路。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带来曝光度和知名度,榜单更重要的作用是为融资提供支撑。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对房企来说,夸大业绩一方面有利于展示公司实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融资。
“不少金融机构,只对100强房企或50强房企发放贷款。如果不在榜单之上,企业利率成本可能就要抬升,甚至无法得到融资。”李宇嘉说。
北京一家商业银行信贷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从严调控房地产的背景下,不少银行会要求融资的房企是百强,这也推动了榜单造假的利益链条。
“目前由于没有政府披露的排行榜,市场只能依赖中介机构的发布”,张大伟说,房企在境内金融机构融资、信用评级、海外发债,都依赖第三方机构给出的排名。
“排名是房地产企业最好的广告。不管是房企引入合作方,还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或项目招商引资,都会看重排行榜。”张大伟告诉记者。
排行榜数据乱象带来诸多危害。李宇嘉认为,人为抬高的房企业绩数据,给金融市场、信用评级提供了错误的信号,不利于金融机构作出合理的信用评价和贷款准入。
“当前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题,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兑付危机。倘若资金链紧张的中小企业依靠买假排名包装融资,很容易引发金融风险。”张大伟说。
去年,上市房企中国奥园集团实际销售数据,与机构排行榜估算的合同销售额存在一倍差距,引发股价大跌。房企佳源集团2018年公布的销售额为201.8亿元,但一些第三方榜单统计的数据却是875.5亿元,600多亿元的差距让舆论质疑数据真实性。
专家指出,一些第三方机构大幅夸大开发商的各项数据,容易人为制造房地产市场火爆局面,不利于稳房价、稳预期。
明知注水,仍难以有效监管
多位房地产市场监管人士建议,数据注水的歪风邪气影响行业健康发展,要尽快出台举措加强监管,规范第三方评估行业。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开发商销售数据统计的口径多元、混乱,客观上给数据注水乱象提供空间。李宇嘉说,比如销售既可以是流量金额,也可以是权益金额,既可以网签口径统计,也可以开发商认购口径统计,这都带来了统计口径的多元和混乱。
同时,相对于开发商合作层面的中介机构、研究机构的统计,政府网签系统确认的销售数据相对滞后。“这就造成了明知数据注水,监管部门仍难以有效监管。”李宇嘉说。
多位业内人建议,规范榜单发布,应剥离房企咨询业务与第三方发布机构的利益绑定。
“从国际经验来看,行业排行榜的主要发布者,一般是具有公信力、公允的行业协会,或龙头中介组织”,李宇嘉说,但在国内,由于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大家认可的、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估组织比较少。
他建议,要加强行业自律建设,培育有公信力的行业协会,由他们来直接发布榜单,或加强对业内第三方评估组织的监管。
在张大伟看来,要剥离咨询业务与排行榜发布业务的利益绑定,健全企业诚信的评价、查询和服务系统,加大失信成本力度,对于市场主体和群众举报的违规发布,加大惩戒的力度。
还有专家建议,应加大对造假房地产企业和榜单发布单位的处罚,建议榜单可直接挂钩税务部门,由各地税务部门按榜单数据调查房地产企业缴纳税收。 (记者乌梦达、董建国、郭宇靖、孙飞)(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