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限塑令能否管住“白色污染”(4)
2020-09-28 12:56 法治日报浏览:次
“我们的饮品价格相对较低,纸袋的成本实在比较高,还要印字,这样成本就更高了,只能给买奶茶、果汁的顾客塑料包装袋。”上述店家说,与纸袋相比,塑料袋的成本极低。
店家说:“在淘宝上,9.9元能买几十个塑料袋,还是那种印字的、质量好的,普通透明的塑料袋就更便宜了,和纸袋的成本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随后,《法治日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绝大多数单杯700ml的饮品塑料袋价格集中在5元到15元50个,在部分店家甚至可以2元钱买到50个无印字的塑料袋。至于质量较差的塑料袋,在部分电商店铺,不到5元便可以买到500个普通厚度的最小号塑料袋。而纸袋,大多则需要50元左右才可以购买100个,在成本上远高于塑料袋。
执法不严难束违规商家
落实限塑令须多措并举
同期,《法治日报》记者也走访了多地的早市、夜市小吃摊,发现塑料制品的使用情况与农贸市场相似。
比如,在山东省某地级市的夜市小吃摊,《法治日报》记者发现大多数商贩会给盘子和碗套上塑料袋,将食物或热汤等盛进碗中端给顾客,当顾客离开时,服务员会直接将塑料袋扔进垃圾桶并套上新的塑料袋备用。对此,某早餐摊摊主坦言:“早上来吃饭的人大多数都赶时间,直接套上袋子,顾客吃完后就可以直接丢掉塑料袋,省去了洗碗的时间。”另一位早餐摊摊主也表示:“最开始我们也没用塑料袋,直接把汤盛碗里,但是顾客觉得这样不干净,要求套袋子,没办法,别人用塑料袋你不用,有些介意的客人自己就走了,谁也不想失去顾客,就只能用袋子。”
至于塑料袋的质量,摊主纷纷表示,自己选购塑料袋的主要标准为价格,只要价格便宜,塑料袋质量好坏都无所谓。除在店内或摊位吃饭外,顾客将食物打包带走时也离不开塑料袋的使用。据观察,无论是早餐还是晚餐,商家均适用塑料制品进行打包,部分店家采取塑料盒加打包袋的情况,大多数商家或摊贩则直接使用塑料袋进行打包。
我国目前塑料回收市场上主要废塑料类型主要有6种。分别是废聚乙烯、废聚丙烯、废聚苯乙烯、废聚氯乙烯、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废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的廉价、易生产、化学性稳定等这些优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缺点就是难以降解和回收。
因此,寻找具有高性价比的替代性可降解制品成为“限塑令”顺利推行的关键。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受市场规模等影响,目前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成本仍然较高。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分会常务副会长王旺说:“当前还缺乏与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样便利、廉价的替代品。”
目前,市面上许多环保材料大都才投入到实际应用阶段,且这类制品生产成本高昂。
有业内人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如果要进一步普及环保材料,从原材料收集到工厂设备更新再到宣传推广都需要大量花费。另外,一些环保材料属于天然植物材料或者废物材料再利用,其实这些“原料”的产量相比于传统塑料制品的需求量差距较大,无法满足大规模普及所需要的量。就塑料而言,一般聚乙烯塑料的合成技术成熟且高效,而天然的环保材料根本替代不了。
据了解,可降解塑料袋的价格是普通塑料袋的两三倍,到达消费场所价格又会翻一番。
不过,一些商户反映,可降解塑料袋质地太软,使用体验远远比不上普通塑料袋。
业内人士认为,“限塑令”难落实还有一个原因是执行难,需要相应的执法支持。如果没有严格的执法,对一些违规使用超薄塑料袋商家则缺乏震慑力,并且有偿使用塑料袋只是给商家增加了收入。
同时,尽管已有市民开始意识到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的重要性,但仍有市民对此依然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认为自身的方便等更为重要。(记者 赵 丽 实习生 邢懿铭 孙一菲)(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