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网络诈骗犯罪趋势与预防(2)

2020-06-23 20:57正义网浏览:

  电信业务办理类。如某犯罪团伙以“音锁通讯”名义招聘话务员及业务员多人,并指示上述人员以某公司工作人员身份,隐瞒手机套餐中已有的每月话费返还的优惠活动,虚构办理该套餐需要预存话费后分24期返还并赠送手机1部的事实,与客户签订合同,骗取客户共计约1000万元。
  民生诈骗类。如某犯罪嫌疑人通过冒充身份后高价兜售价值低、品质劣、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如地板油、油烟机、燃气灶等,以销售产品为名行诈骗之实,销售地遍布本市各区,受害人众多。
  电信网络诈骗类。此类案件多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独立个案的形式呈现。犯罪嫌疑人通过微信、QQ等手机软件,发布虚假的产品代购、婚恋交友等信息,以冒充身份、虚假描述、夸大能力等犯罪手法,使被害人信以为真,达骗取被害人财物之目的。
  上述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
  犯罪手法新颖化。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如平板电脑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被害人急于贷款的心理,告知对方贷款审核通过,需要一定手续费,并且可以提供一个平板电脑用于刷脸认证,平板电脑用快递方式寄送。被害人收到平板电脑,扫码给快递员数千元费用。随后犯罪嫌疑人提供各种网贷的二维码,让被害人自主申请贷款,但是这些贷款都无法审批,被害人报案案发。
  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嫌疑人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利用科技成果实施远程犯罪,利用非法网络程序骗取被害人财物。如在王某诈骗案中,犯罪嫌疑人以提升被害人淘宝店铺销量为幌子,诱使被害人注册刷单软件账号,利用技术手段篡改后台刷单佣金比例,骗取多名被害人财物。
  犯罪组织团伙化。为获取高额利益,目前,犯罪分子往往选择专业化诈骗模式。如鲨游案,该犯罪团伙分为推广组、运营组、管理组等多个组别,各个小组分工明确,推广组选定目标引诱被害人下载游戏后交由运营组成员诱使被害人进行充值消费,再交由管理组人员进行高额分成,组与组之间紧密联结、环环相扣,专业化诈骗模式日趋显现。
  诈骗类案件办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
  根据笔者调研发现,诈骗类案件办理主要有以下突出问题:
  被害人人数众多,金额认定较为困难。上述前四类诈骗案件中,反映出一个共同点即被害人人数众多,如在众合乐购案中,受害人数近百名;在地板油、油烟机等案件中,受害人数达百名。正因如此,导致侦查机关无法逐一搜集被害人陈述,由于被害人无法联系或者拒绝报案等原因,又导致侦查机关取证困难,直接影响案件金额的认定,也间接导致此类案件补充侦查率、延长审查起诉期限比例普遍偏高。
  防控风险意识薄弱,群体事件偶有发生。近年来,防诈反诈的宣传力度和查处力度从未松懈,但诈骗手法不断推陈出新,低投入、高回报的诱惑,大部分被害人缺乏专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意识,对投资的风险缺乏正确判断和评估,使部分被害人陷入窘境,且防诈反诈意识薄弱令其身陷诈骗圈套而毫无觉察。在部分集资诈骗类案件中,由于涉案金额较大,部分被害人聚众访、缠闹访问题较为突出。
  反诈预防机制滞后配套体系亟待健全。实践中特殊对象的教育效果欠佳,据统计,近三年来,在审查起诉的567名诈骗类案件被告人中,有57名被告人具有刑事处罚(含2名劳教人员)前科,再犯率达10.1%。反诈工作是当前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课题,需要从刑事处罚、行政管理、社会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协作配合,协同联动,全面提升社会综合治理的效果和水平。
  办理此类诈骗案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青浦区检察院在办理上述诈骗类案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公安机关侦破相关案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办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及法律效果。
  加强跨区联动服务国家战略。借助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家战略,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检察院紧密协作,为合力打击诈骗类犯罪和经济发展提供检察保障。一是统一法律适用意见。共同建立专办组,对电信网络诈骗、涉疫诈骗等侵财侵权类犯罪,联合开展线索收集、案件研判、案例汇总等工作,统一定罪量刑标准,形成打击犯罪合力。二是协同开展“云办案”。用好三地跨区域取证协作等部分办案工作“代办制”,以远程视频方式开展诈骗类案件的询问、讯问和不起诉宣告等工作,并推行认罪认罚辩护人异地“云见证”。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