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说法
PC版

走私犯罪案件中"烟弹"界定的判断标准(3)

2019-12-13 16:07正义网浏览:

走私犯罪案件中"烟弹"界定的判断标准

新华社发 郭德鑫作

走私犯罪案件中"烟弹"界定的判断标准

陈鹿林

  编者按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货物商品的跨境流动越来越频繁,海淘、代购等也逐渐多起来。然而,由于海淘、代购往往涉及各种海关监管规定,在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充满各种法律风险。在此,就一起海淘电子烟弹销售牟利案件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主要研讨问题:
  ◎电子烟弹是否属于我国法律意义上的烟草制品?
  ◎走私犯罪中对“物品”的违法性认识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非法经营行为与走私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该如何处理?
  基本案情:2017年,李某在无烟草专卖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深圳市租用场地经营电子烟弹。李某通过微信向“小郭”等人从国外大量购买某品牌电子烟弹,并委托曾某等人在境内接收转运,曾某又找到从事邮政、快递业务的周某、熊某合作。具体走私过程中,曾某将周某、熊某二人编造的大量虚假收货信息提供给李某,“小郭”等卖家按照上述信息将李某购买的电子烟弹拆分成每件不超过100条或50条的包裹,通过EMS国际快件邮寄入境,由周某利用其在邮局工作的便利在广州接收上述货物。之后,周某、熊某二人按照李某提供的虚假收货人等信息,通过物流发送至深圳市,李某收到上述货物后在境内销售牟利,其中部分货物销售至宁波市。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李某走私电子烟弹11.3万余条,偷逃应缴税额7080万余元;曾某参与走私电子烟弹9.1万余条,偷逃应缴税额5700余万元;周某参与走私电子烟弹7万余条,偷逃应缴税额4300万余元;熊某参与走私电子烟弹3.4万余条,偷逃应缴税额2100万余元。此外,李某还大量网购其他品牌电子烟弹销售牟利,销售金额合计100万余元。案发时,民警在李某经营场所现场查获电子烟弹6200余条。
  【要旨】
  尽管电子烟弹与传统卷烟有一定区别,但在成分、形状、功能三方面都符合卷烟特性,属于我国法律意义上的烟草制品。对于从境外直接采购电子烟弹后邮寄入境,或者明知有逃避海关监管之嫌仍为邮寄电子烟弹提供便利的,应当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无烟草专卖资质而销售电子烟弹,又无法查实系行为人直接走私入境或者直接向走私人员收购的,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指控与证明】
  2018年11月22日,宁波海关缉私局以李某、曾某、周某、熊某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移送宁波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审查起诉阶段。李某辩称:(1)其不知道电子烟弹是卷烟;(2)直到2017年10月才知道销售电子烟弹是非法的,此后未再委托曾某转运。熊某辩称:(1)其与曾某合作转运的时间为2017年6月至9月,而非起诉意见书所认定的2017年4月开始;(2)其始终不知道转运货物为电子烟弹。
  为准确把握电子烟弹的法律属性类别,检察机关专门走访当地烟草专卖局,了解我国有关卷烟特别是电子烟弹方面的法律法规,借鉴国际上对于电子烟弹的定性和种类划分,邀请有吸烟经历的普通民众一并实地查看扣押在案的电子烟弹,通过拆解、观察等方式鉴别电子烟弹,结合实地体验和检测报告,从外形、吸食方式、功能等方面与传统卷烟对比,进一步确认电子烟弹系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卷烟。通过退回补充侦查,要求侦查机关补充:(1)电子烟弹国际包裹物流信息与国内快件物流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与李某、曾某之间的关联性,完善李某走私电子烟弹数量的证据体系;(2)熊某与曾某之间资金往来情况,根据已有证据,就低认定熊某与曾某合作转运的时间为2017年6月至9月,从而扣减侦查机关认定熊某、周某的部分犯罪数额。此外,通过审查发现,李某除走私某品牌电子烟弹进行非法销售外,其还通过网络采购其他品牌电子烟弹进行非法销售,该行为已经单独构成非法经营罪。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