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整改、降级、摘牌……主管部门对5A级景区接连出手(4)

2019-09-22 19:50中国新闻周刊浏览: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冯学钢表示,“除了打分外,还有倒扣分和一票否决制。比方说,涉及欺诈游客、环境污染的等重大违规现象,都可以被一票否决。”
  资深旅游专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王兴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随着旅游业态不断扩展、景区种类更加多元化,再用一种标准、一套分值去评价就不合时宜了。“森林公园与文保单位、宗教场所与主题公国、乡村旅游与城市休闲景区怎能用一个标准打分?”
  他建议,有必要对各类景区、主题公园、度假区、国家公园、文化公园、自然保护地以及城乡旅游景区等进行分类指导、分别评价。
  王兴斌还表示,这1000分的内容,看似十分具体、面面俱到,但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与方法繁琐、抽象,评定结果随意性很大,难以准确反映景区质量的水平。
  比如,相关细则中提到的“资源要素价值”“景观市场价值”等,内容抽象、标准模糊,打分的主观随意性很大。
  2016年8月2日,新华社发表《旅游官员是如何“靠山吃山”的?》一文称,景区评级、旅行社资质评定、旅游专项扶持资金拨付和旅游地产开发成为“旅游腐败”四大重灾区。
  该文援引某旅游局干部的话说,5A级景区的评选程序分三轮,第一轮是景观价值的评定,第二轮是专家暗访管理与服务水平,第三轮是现场明察。“其中暗访比较厉害,但也可以做工作,会提前知道是谁来、什么时间暗访。”
  文章还称,在景区评级、资质审批等环节中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违法分子往往以一种合法合规的程序掩盖腐败,甚至形成了产业链,景区评级、资质办理背后都有专门的公关团队,明码标价。
  王兴斌认为,开展景区质量标准评定工作的本意是促进景区建设与提高服务质量,但由于该项工作采用纯行政手段推进,特别是5A级景区成为一个地方旅游形象的标志和工作目标时,评选就变了味。
  他说,“从编制规划、审报审批到复核过关,或多或少、或明或暗与某种利益与关系相挂上了钩。”(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