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揭秘电脑另一端的半仙(4)

2019-08-28 16:29 检察日报浏览:

  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韩轶,在谈及网络迷信诈骗案件时告诉记者:“网络迷信诈骗一开始是以大数据算命形式出现的,一旦网络迷信行为给他人合法权益带来了损害,其法律责任则是真实而具体的。从法律层面来看,网络迷信诈骗既具有与传统算命不同的复杂性,在一般诈骗实行行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手段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往往表现为有复杂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
  针对这些新特性和新表现,网络迷信诈骗犯罪在法律上打击的难点也很明显。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凌霄分析:迷信作为一种亚文化,在我国有着很深厚的土壤,加上互联网的特性,人们难以识别犯罪行为;网络诈骗有针对性地对迷信人群下手,就是看中被害人往往难以发觉上当受骗,进而不会报警求助;这些犯罪分子在网络上以一些免费项目为诱饵,编织一套话术,让人被骗后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误,导致法事或者法器失灵;调查中这几起特大的网络迷信诈骗案件,都是以正规公司化标准来运作的,或者运用社交网站随机性接触被害人,具有隐蔽性;他们宣传、服务、售后一条龙,普通人难以觉察出破绽,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放过了犯罪分子。“总之,网络迷信诈骗犯罪可以总结为:认定处理难、证据保存难、侦查破案难。”
  那么,网络迷信诈骗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若利用网络算命实施诈骗,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构成我国刑法上的诈骗罪。同时,包括网络、电话在内的平台宣扬迷信活动同样违法。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5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传播宣扬封建迷信。
  “网络迷信行为实际上就是传播宣扬封建迷信的行为,对于这些经营者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张凌霄向记者介绍道。
  杨俊涛告诫大家,网络迷信诈骗的本质就是通过坑蒙欺诈,侵犯他人财产,手段上利用了互联网,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利用迷信活动装神弄鬼,诈骗钱财,法律是绝不允许的。事实上,“大师”的套路和手段其实并不高明,但是,仍然有诸多受害者受其蒙蔽,交了“智商税”,这值得我们反思。
  那么,该如何防范这种犯罪行为呢?张凌霄介绍,“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树立科学精神,破除迷信;电商平台对进驻网店要加强资格审查和日常监管,一旦发现算命服务涉嫌宣扬封建迷信或诈骗钱财的行为,立即冻结网店账号,并报监管部门进一步查处,违法必究;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市场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要联合行动,对宣扬迷信的行为,违法必究,使网络迷信失去其存在的土壤,这也是未来互联网领域立法需要重点关注和完善的问题”。(方菲)
  (文中涉案公司、人物均为化名)(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