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综合施策精准铲除传销土壤(3)

2019-08-26 15:56法制日报浏览:
  南京一传销组织虚构家庭单位记录发展下线情况并谎称利国利民
  综合施策精准铲除传销土壤
  ● 传销是一种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达至销售目的的非法活动,其所依靠的是参与者的社会资源和社交联系,层层分享利润,是一种经济犯罪。其本质在于通过发展下线实现财务的非法转移与聚集
  ● 如今,传销组织越来越隐蔽,有很强的流动性,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少传销组织被警方查获后,很快“人去屋空”,案件的查办难度很大
  ● 如何处置被发展为下线的人员,目前相关法律并无明确规定。这或许是传销组织屡禁不绝的一个“后门”,也是亟待立法补漏的重要环节
  日前,90后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曹立新通过传媒茶话会向《法制日报》记者求助称,其父曹宝元被骗进了南京天润城区传销组织,经洗脑后不断找亲戚朋友借钱,还索要各种电话号码,并吹嘘在南京和朋友一起“做大事”,疑已陷入其中不能脱身。希望当地警方打击传销窝点,把钱要回来,纠正曹宝元的错误思维。
  记者随即联系了南京市公安局江北新区分局,按照办案单位相关要求与曹立新取得联系。在警方的精心研判和细致布局下,8月20日,记者通过装扮成路人配合警方埋伏点民警迅速出击,在收到精准定位后成功进入传销窝点。
  在这个传销窝点发生的一幕幕,让在场所有人备感诧异。
  被人忽悠深陷传销
  执迷不悟四处筹钱
  立秋后,阳光依旧炙热。曹立新在连续坐了6个半小时绿皮火车后,终于抵达南京。
  曹立新生于1992年,系武警新疆总队某特战队退役大学生士兵,经过努力考上了江西财经大学2019级全日制研究生。
  据曹立新介绍,半年前,曹宝元经老家隔壁村的玩伴介绍,来南京“做项目、挣大钱”。“3月份,他来电话说要筹款做快递生意,我给他汇了5.5万元,还从姐夫那儿拿了1.5万元,从其他亲戚那又借了一些,前后总计十来万元。”曹立新说,之后又陆续接到父亲电话想再借钱。有时一天手机里会有十多个未接来电,全是父亲打来的“洗脑”电话。曹立新意识到,父亲已经陷入传销坑里了。
  5月19日,当得知父亲又在要亲戚朋友的电话号码后,曹立新曾尝试联系父亲,劝说其返回老家。“父亲还反过来劝我,让我也跟着他做大事挣钱。”在曹立新手机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曹宝元不停地游说儿子,介绍这个可实现“中国梦”的封闭式运行项目,用2到3年时间就可以挣到几千万元,且在新闻中都可以查到,需要3个合作伙伴。
  根据曹立新提供的线索,记者于8月11日联系了江北新区公安分局宣传处,当天中午便前往泰山新村派出所。
  “需要曹立新亲自来报案,他父亲长什么样,小区这么大不好查。”派出所教导员薛成池说,只要曹立新能来南京,警方会积极配合他寻找到曹宝元。
  8月13日,记者与曹立新再次取得联系。8月18日,曹立新发信息告知已经订购了8月19日11时K1192次列车从江西九江前往南京。“不管怎么样,我都要试试,希望能带回父亲。”曹立新在信息中说。
  8月19日19时,记者与曹立新在南京地铁3号线泰冯路站外的快餐店汇合。
  以家庭为单位洗脑
  吹嘘项目利国利民
  随后,记者与曹立新前往派出所与民警见面,沟通后决定采用“引蛇出洞”策略。
  “我父亲答应见我,约在下午1点20分。”8月20日早上,曹立新给记者发来信息。
  当日13时,公安机关派人前往约定地点事先埋伏。等待过程中,曹立新接到父亲的短信称,要改个见面地点。警方随即更换埋伏点。
  13时23分,记者装扮成路人,与曹立新一前一后出了地铁站。只见一名个子矮小,皮肤黝黑的男子笑容满面地拉着曹立新说话。随后,两人便离开出站口,前往出租屋。为避免被发现,记者远远跟在两人身后。大概10分钟后,两人进入一个需要刷卡的小区,转瞬间消失在记者眼前。记者与泰山新村派出所民警王勇汇合,一起进入小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