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之路(6)
2019-03-03 12:40求是手机报浏览:次
中国将以更负责的精神、更开放包容的胸襟、更高质量的增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图为2018年10月22日,在安提瓜和巴布达首都圣约翰,当地小朋友身穿传统服装欢迎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首次到访。 新华社发 江山/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历史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站在新时代,立足对外开放新起点,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但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中国必将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大的改革、更大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利。
一
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预言的,“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中华民族走过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从对外开放的视角看,正是中华民族日益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浩歌,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但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中华民族在近代日益衰落,开放的大门越关越紧。紧闭大门并不能阻挡侵略者的坚船利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彻底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侮的历史,重新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以崭新的面貌面对世界,谋求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开展经济合作。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局限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正确把握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确立了主动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世界大势,总揽战略全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坚定不移坚持并深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持续高速发展的人间奇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4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接近1万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创造这样的奇迹,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深化改革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历史证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站在新时代,立足对外开放新起点,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但不会关闭,而且会越开越大,中国必将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大的改革、更大的发展,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福利。
一
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预言的,“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中华民族走过的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从对外开放的视角看,正是中华民族日益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丝路浩歌,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但随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没落,中华民族在近代日益衰落,开放的大门越关越紧。紧闭大门并不能阻挡侵略者的坚船利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彻底结束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任人欺侮的历史,重新站起来的中国人民以崭新的面貌面对世界,谋求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关系,开展经济合作。但是,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在一段时期内,中国局限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正确把握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确立了主动打开国门搞建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世界大势,总揽战略全局,推进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创新,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坚定不移坚持并深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持续高速发展的人间奇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5.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4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接近1万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创造这样的奇迹,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深化改革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