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服务
PC版

公证改革发展系列报道① 越来越多公证处不吃公粮更具活力(2)

2017-08-17 19:43法制日报——法制网浏览:


  优化工作机制

  炙热的7月,位于湖北武汉远洋大厦的江天公证处一楼接待大厅内,一派火热的办证场景。“服务跟得上,业务就火爆,业绩自然一路飘红。”该公证处一位干了20多年的老公证员兴奋地说,“这得益于公证改革,大家思想解放了,干劲也就上来了。”

  科学合理划分事业体制公证机构类别,争取划入公益二类;落实公证机构人财物自主管理权;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多措并举激活优化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工作机制,增强公证发展活力。

  湖南省不断完善公证机构内部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在分配机制上突出灵活有效,形成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激励及相应惩罚机制。宁远县公证处地处国家级贫困县,改制后,办证量由每年1100件上升为4000件,业务收费增加150%,公证员收入翻了两番。

  北京市中信公证处由西城区第二公证处改制而来,面对业务单一、管理松散、随时可能被其他单位吞并的局面,该处自己掌握命运,共同研究决定将金融领域的强制执行公证作为突围方向,公证员们一改过去坐等业务上门为主动上门推销。

  如今,强制执行公证条款已成为银行贷款合同中的“标配”,仅中信公证处每年就出具此类证书1500多件。该处也从北京城区最小的公证处发展为年办证量超30万件、收入超3亿元的全国一流公证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鹤城公证处于1980年成立,30多年来始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证处。2011年改为事业单位后,力推机制改革,向社会招聘法律科班出身的公证员,并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公证人员“五险一金”、工资、绩效等问题,如今该处已发展为全省公证行业的排头兵。

  一些省份创新编制管理制度,不搞“一刀切”。山东省政府办转发省司法厅文件,提出部分公证处可不纳入机构编制、人事和财务预算管理,仅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此举对促进公证机构灵活选人用人,发展高素质公证员队伍意义重大。

  去年,全国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公证员、办证量分别占比达66%、73.6%、84.1%,事业体制公证机构改革事关公证改革总体成效。为此,司法部要求各地通过改革进一步激活优化事业体制公证机构工作机制。

  试点合作制

  全国首创“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公证参与办理法院司法辅助业务;打造全国首个“公证云”,公证行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全国首创“知识产权公证保护平台”,解决网络时代知识产权侵权突出、地域屏蔽、多点同时取证难等问题……

  取得这一业绩的,不是事业体制公证机构,更不是行政体制公证机构,而是一家合作制公证机构——福建省鹭江公证处。作为海峡西岸规模最大的公证机构,该公证处去年办证8.6万件、业务收入9100万元,人均2000件、211万多元。

  所谓合作制公证处,是由公证员(合作人)自愿组合,共同参与,其财产由合作人共有,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证机构,是创新公证组织形式的有益探索。

  根据《改革方案》,我国于2000年就开始探索合作制公证机构,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合作制公证处出现管理混乱,逐利化倾向严重,导致错证、假证频出的情况,不仅遏制了自身发展,也给整个公证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严把合作制公证机构设立关,加强监督指导,健全完善公证执业日常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多层次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办证质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公证处现有公证员59人,其中合作人35名。该公证处按照改革试点要求,实行合作人会议制度,进行民主管理,公证处主任依章程产生,业务部门负责人对部门业务项目享有充分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激活了创新创业的动力,办证量和业务收费持续增长,去年办证26.2万多件。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