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通过:餐饮服务者不得设最低消费额(3)
2021-05-28 14:29新京报浏览:次
“在餐饮行业设置最低消费是一种惯常的做法,从生产经营者的角度来讲,设置最低消费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经营成本,提高经营利润。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讲,设置最低消费额,显然是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按照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可能涉及格式条款的问题,涉及对消费者选择权的侵犯等等问题。”王庆翔解释。
对于餐饮行业设置最低消费额的现象,商务部曾经出台过相应的规范,对这类行为明确做出了禁止。王庆翔说,此次北京市立法过程中,也有一类重要的声音,就是说在餐饮行业设置最低消费额,容易诱导消费者不理性消费,从而造成食品浪费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规定》里面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诱导消费者浪费食品,同时也授予了消费者保护组织相应监督教育的权力。如发现餐饮服务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额,误导浪费,可以对经营者提出批评和教育,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处理建议。”王庆翔说。
4 立法后是否影响餐饮企业收入?
王庆翔等人在此次立法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担心反食品浪费和餐饮服务经营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一方面,餐饮服务经营单位要赚钱,要讲究利润,那就要多卖;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法律法规又对餐饮服务经营者提出了反对食品浪费,适量、减量提供餐饮服务的责任。”
作为从业者,张红洁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太大的冲突,她举了一些餐饮企业推出的“半份菜”作为例子。“‘半份菜’能够减少浪费,如果一个人点半份不够吃,可以再点其他的菜,这样既提高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也会提高,引来更多的客流。”
刘晓洁也做过相应研究。“我们在做问卷的时候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在外就餐的比例大大增长,所以餐饮业的整体发展是一个向上的趋势。更精细化、更精准化的服务,应该会带来更好的市场前景。”
“我作为消费者也有共同的感觉,现在生活好了,吃得越来越少,但是越来越精。现在去吃一顿饭,往往是对饭店的口味、质量等印象越来越深,而不在于量大还是小、能不能吃饱。所以,企业能够在反食品浪费问题上积极作为,把菜品的质量提升上去,还能控制成本,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王庆翔说。
5 与饭店劝导员发生冲突怎么办?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六里桥某饭店服务员劝导就餐客人不要浪费,服务员却被批评“不懂事”。
张红洁所在的红桥市场餐饮部,从去年年底“光盘行动”开始后每家店铺都设置了劝导员。“这样的问题是少数,但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多加引导。还得教育我们的劝导员,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意识,不能跟顾客吵起来。”张红洁说,遇上真的不配合的人,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反食品浪费实际上我们认为是旧有的这种餐饮习惯和现代文明的一场博弈,习惯已经养成,要改变是很难的,所以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认识到,社会要建立一种饮食新风尚,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刘晓洁说。
刘晓洁认为,行业协会和一些NGO组织应该发挥引领作用,组织相应的中小微企业参加培训,互相分享一些劝导经验。同时,随着整个公众对餐饮浪费问题认识越来越深,这种现象也会逐渐减少。
6 网络中的浪费事件该由谁负责?
近期,有粉丝为偶像打榜投票大量倾倒牛奶,引发社会关注。此类事件该由谁负责?
“粉丝为应援偶像而倾倒牛奶事件造成了比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北京此次立法针对这类问题做出了比较有针对性的规定。”王庆翔分析,此类事件的责任主体主要有两方面。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