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破解停车难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治理(3)
新华网 凌纪伟
在北京,怎么停车?只需三步:规范驶入停车位,锁好车门,驶离后手机缴费。
“很方便,全程不用与收费员讨价还价”,这是有车一族对北京当前电子收费的普遍感受。2019年,北京在全市实施道路停车改革,取消人工收费,推进电子收费,停车驶入无人化时代。
便利的背后,是人工智能释放的技术红利。
据了解,作为汽车保有量超600万辆的大城市,北京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将“城市级平台+高位视频”路内(占道)智能车位管理产品路线作为最优技术路径。
作为解决路侧停车乃至整个智慧交通的抓手,人工智能赋能的高位视频到底有何神秘之处?新华网对此采访了技术解决方案企业和权威专家。
图为“AlPARK天眼”高位视频路侧停车场景
高位视频推动停车无人管理
路侧停车是一个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与之相关的解决方案也迭代了好几代。
经历过咪表、手持PDA、地磁、视频桩,再到如今市场上主流应用高位视频技术的演进,最终以图像识别技术解决了停车证据链上的问题,破解了跑冒滴漏、误报率高、传输不稳定等难题,实现了智慧停车管理技术的升级。
在北京海淀区某道路,一套两年前架设的“AlPARK天眼”高位视频监控并不显眼,但它的“眼睛”很“毒”。
“高位视频覆盖的范围比人们想象的大,每个设备可覆盖多个车位。”据产品技术人员介绍,路侧停车管理对图像处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位视频即使在极端天气下,也能抵御干扰。
打算在高位视频眼皮底下“躲猫猫”基本不太可能。从后台系统看到,车牌号,车辆停驶状态,路段全景,何时驶入、何时离开,这些详细信息一目了然。
“多、准、好、省、全”,技术人员用五个字概括AlPARK天眼的优势:
“多”就是它可以同时管理多个车位;“准”就是在极复杂天气下对车牌和停车行为进行识别;“好”就是对城市友好,针对路侧停车六种典型场景,安装的设备和算法都不一样,最大化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省”就是把照片同步推送到平台和车主,避免扯皮;“全”是因为系统采用“端-边-云” 协同的架构,除管理停车,还可延展应用,包括静态交通领域的违停。
效率和效益高,这是高位视频的显著优势。
电子收费属于电子计时,减少人工干扰,收费投诉下降。24小时收费,管理的范围、时间、空间不受限制,提升停车管理的效率。
为解决静态交通难题,2017年10月,北京四家市属国有企业整合各自在静态交通领域的优势,联合成立北京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孙亮介绍说,通过“搭建一片云,打造两张网”,盘活停车存量资源。其中高位视频作为物联网的一种方法,把物理车位搬到了网上运营。
在公司运营调度中心,一块超大实时监控大屏非常醒目。据悉,该公司在北京运营管理着13.6万个停车位。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