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告别"闭门办案" 检察听证破题复杂案件民事检察监督审查(2)

2020-11-04 14:15正义网浏览:

  改变
  告别“闭门办案”
  精准监督是新时代民事检察工作的指导思想。
  在这个指挥棒下,检察办案要优先选择在司法理念方面有纠偏、创新、进步、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检察抗诉不再以数量为优先考虑,而是要精准办案。
  “高大上”的监督对象,自然给民事检察工作带来挑战,也对民事诉讼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疑难复杂的案件事实,传统的书面阅卷、“闭门办案”等民事检察监督审查方式明显不足,用时髦的话讲,“out”了。
  “以往,对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大多数是接收申诉材料、调阅原审卷宗后,由承办人进行书面审查,即使是约谈当事人也是分别进行,缺乏有效的交锋抗辩,对全面把握案件证据、查明案件事实存在诸多不利影响。”胡彬华说。
  检察听证无疑是一剂良方。“实施检察听证,通过直接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主张,可以增强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亲历性,提升民事诉讼监督的精准性,还可以实现‘监督一案、教育一片、影响社会面’的办案效果。”对于检察听证的作用,来自最高检第六检察厅的检察官助理李大扬对记者说。
  2020年7月2日9时20分,中国检察听证网对山东桑乐太阳能有限公司与青岛海上置业有限公司承揽合同纠纷申请监督案件公开听证会进行网络直播。
  听证的这起案件一波三折,先后经历了一审、二审、再审。到最后,原告还是认为自己的诉求没有得到支持,不服原生效判决,于是向山东省济南市检察院提出了民事检察监督申请。
  案件的专业性很强,一接手这个案件,检察官孙媛媛就感受到了压力——不仅证据材料多,而且都是加工承揽类的专业内容。
  “在民事诉讼监督中,证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事实查证不清楚,很难作出一个有说服力的决定。”为此,孙媛媛想到了检察听证。
  “通过公开听证,不仅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确定争议焦点。在本案中,还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孙媛媛解释,申请人自始至终不认同司法裁判,公开听证过程,有利于树立司法办案的公信。而且被申请人是外地企业,担心地方保护,听证也能让其打消这个顾虑。
  两个半小时的网络公开听证,虽然没有就最终结果达成一致意见,但绝非无功而返。“双方对案件基础事实达成了共识,提升了案件审查的效率。”孙媛媛说。
  作为特邀来的听证员,山东省人大代表、辰静律师事务所主任陈静用“耳目一新”这个词表述她的感受。“检察官先对案情进行概述,然后引导总结出争议焦点,再是当事人陈述、出示证据、质证等流程,可以说,一场听证补强了证据、查清了事实。”
  效果
  “缓冲带”成效显现
  深化公开听证,以公开促公正,检察机关自上而下,积极推动工作开展。数据显示,2019年,最高检举办了8场公开听证会,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先后召开了1200多次听证会。
  然而,对于任何一项顶层部署推动的工作,检察机关能够积极落实,人民群众热衷参与,并得到当事人和老百姓心里的认可和赞同,绝非政策口号感染,而是要有实效。
  检察听证功效在哪里?申请检察机关监督的民事案件,大多数是经过一、二审和再审,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随着诉讼过程推进也越发加剧,检察听证能不能解答当事人心中的疑问,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答案是肯定的,胡彬华用“缓冲带”给记者作出解释——
  不论检察机关是否进行监督,申请方或被申请方都可能对检察机关产生对抗情绪。而检察听证恰好是一个“缓冲带”,检察官可以现场结合案情做好以案释法工作,帮助双方正确理解法律法规,依法理智维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