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
PC版

"扶志"与"扶智","拔穷根"必须迈过去的坎(3)

2019-02-17 13:27中国纪检监察报浏览:

"扶志"与"扶智","拔穷根"必须迈过去的坎

漫画 王晓 绘

  2019年1月30日,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情况向社会公布。巡视反馈意见中,“扶志”与“扶智”的字眼被数次提及。比如,西藏“‘扶志’与‘扶智’还有欠缺”;新疆“‘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不够,重‘输血’轻‘造血’”。这些问题的提出,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错误导向产生错误思想 
  如今,随着精准扶贫的纵深推进,许许多多的贫困村、贫困户脱掉了贫困“帽子”,但是也存在个别贫困户“不愿脱帽”甚至是“争着戴帽”,一味“等靠要”的尴尬现实。
  2018年1月,媒体记者在湖北、贵州、吉林、山西等地走访时发现,部分地区贫困户中存在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的现象难以根除。相关报道指出,“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有个贫困户,40多岁,身体健康,因为好吃懒做,老婆跑了。以前还种点地养活自己,现在家里的七八亩旱地干脆不种了,等着救济。我们上午9点去他家,还没有起床。”“一些贫困户逢年过节就找帮扶干部要东西,别人没有的我也得有,我是贫困户就得多给点,甚至还要挟扶贫干部我对你满不满意要看你的表现。”山西一些扶贫干部接受采访时抱怨连连,直指一些贫困户以前就懒散馋,不愿意劳动,现在一没有生活来源就去找政府。
  “没有扶不起的群众,只有不对路的法子”,一些“等靠要”现象,多是由于简单粗放的扶贫方式所致,从而产生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的认识假象。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负责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刘洪春介绍,曾经在慰问困难群众时,会送上一些慰问品和慰问金,但某次慰问时没有送物送钱,有困难群众就提出疑问,“为什么这次没拿东西了?”
  上述事例不仅暴露出一味地“输血”是目前扶贫工作突显的一个问题,也反映了一些干部比较急躁,觉得越早脱贫越好,一味地给钱给物,让一些群众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2018年6月20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就指出一些地方扶贫工作还不够扎实,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并直指13个县将3.21亿元产业扶贫等“造血”资金直接发放给贫困户。
  “当大量‘资源输入’导致贫困对象‘等靠要’情绪变浓时,扶贫政策就会走向其反面,弱化了扶贫对象的内生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说,更关键的是采取“激励式扶贫”,树立正确导向,让扶贫对象从“依赖中走出来”。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2017年12月,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公布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典型案例,指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2016年使用财政扶贫资金2830万元采购珍珠鸡苗113.54万只发放给2.7万户贫困户饲养后,珍珠鸡由于水土不服和后续管理不到位导致病死率较高,未能给贫困户带来经济收益。
  “大家都没有养过,即使养大了也不知道要卖给谁?”许多贫困户对此怨声载道。不加以技术指导培训,不考虑市场需求,就让毫无经验的贫困户养殖珍珠鸡,类似这种“给项目没给技能”“上项目不管收益”的脱贫失败事例,反映出当下一些扶贫干部在“扶智”方面的缺位。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