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在雪域高原上书写忠诚(3)
2018-11-18 11:02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浏览:次
在雪域高原上书写忠诚
——记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
这里是祖国海拔最高的地区,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5.1%,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氧气含量的64%左右,这里就是雪域高原、天上西藏。
一年前,53名博士响应中组部、团中央的号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祖国海拔最高、条件最为艰苦的的雪域高原。一年间,他们把西藏当做家乡,把西藏人民视为亲人,在世界屋脊建功立业,发挥知识才能,把忠诚与担当写在了雪域高原上。
雪域高原写人生
巍峨的雪山、蓝天白云和漫山遍野的牛羊,这是多年来人们心目中雪域高原的模样。2017年12月底,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来到西藏,初到高原,面对如画的美景,博士们还来不及好好欣赏,就被严重的高原反应折磨得头痛欲裂、呼吸困难、身体难以适应。
高寒、缺氧、莫名的孤独、无尽的思念、刺眼的阳光、艰难的翻越……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在这里,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准备;在这里,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就是死亡。
第18批赴藏博士服务团是党的十九大后选派的第一批博士服务团,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对博士服务团成员政治上高度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关怀备至。良好的工作环境,挂职单位组织的信任和关心,使博士们充满了工作动力。
这些来自农业、水利、医疗、科技、金融、央企等领域的博士们很快适应了环境,开始进入角色、熟悉工作。他们分赴西藏各地,穿梭在草原牧区、田间地头、实验室、招商一线,博士们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青稞是西藏最具特色、保障西藏粮食安全的农作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75%,占粮食总产量的77%。牦牛是支撑西藏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家畜,也是牧民的重要运输工具。西藏每年存栏约420万头牦牛,牦牛产业发展是推动西藏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为全面提升西藏传统农牧业科技生产水平,挂职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副院长的席磊博士刚到高原就牵头负责“高原青稞、牦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助力自治区“青稞增产、牦牛育肥”战略实施。以青稞、牦牛为研究对象,以种质资源为基础,以基因挖掘为核心,以品种培育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手段,着力攻克基因挖掘、种质创新、遗传改良、良种繁殖、绿色增产等五大核心技术。主持起草“高原青稞、牦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方案,并上报自治区政府。对农牧科学院承担的“优质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京华165’引种与示范推广”等12个项目进行了评定,完成“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等3个重大专项和14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题验收等工作。
今年春天,阿里地区降水整体偏少,持续出现高温干旱天气,部分地区开始闹蝗灾,严重破坏牧区草场以及农田。从农业农村部系统挂职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的刘华雷博士,利用自己专业优势服务西藏农牧业,多次带队到基层战斗在治蝗一线,他还举办了自治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技术师资培训班,切实做好全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
挂职自治区林业厅的王晓旭博士引入22个适合西藏种植的新品种,推进杂交构树“繁-种-养”产业,为消除西藏80%以上地区“无树村、无树户”的现状作出积极贡献。
海拔高精神境界更高
从踏上雪域高原的第一天起,博士们就把西藏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任西藏职,喝西藏水,想西藏事,做西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