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创奇迹戳中集体情感 票房破30亿(2)
主创投入 4000多个镜头是“拿命拍的”
过去主旋律电影着重表现伟人和英模,很少会把重点放在一个小人物身上。从冯小刚的《集结号》开始,故事重心放在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怀与认同上。冯小刚还很注重影片的视觉效果,请来韩国特效团队加盟,片中多场攻坚战、狙击战也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最终,这些创新获得了市场认可,《集结号》拿下2.6亿元票房,一跃成为当时的内地影史票房亚军。
这种叙事思路之后被主旋律电影沿用和深化,从《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从《建军大业》到《战狼》系列,主旋律题材采取商业化叙事模式,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讲武生透露,《战狼2》的叙事结构完全模仿好莱坞大片,通过快速切入、回放交代背景,而且一般电影最多1000多个镜头,《战狼2》却高达4000多个,节奏很快,不会闷场。但在细节部分却又相当细腻,比如坦克、直升飞机,无人飞机的运用,每一个道具、动作都力求精准。“反观现在有的一些国产片,故事结构很复杂,甚至要让观众去猜,那样取得票房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有限了。”
《战狼2》的巨大成功,也离不开主创“拿命拍”的扎实创作态度。吴京为了演好军人冷锋,甚至去特种兵军营训练了18个月,塑造的角色也就更具信服力。最值得一提的是开场那段水下戏,六分钟水下打斗戏一镜到底,即便在好莱坞电影中也不多见。但是这段戏拍摄难度巨大,吴京差点搭上性命,现场已经到了需要抢救的地步。最终的呈现效果非常好,让影片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
影片动作指导萨姆·哈格里夫就透露,《战狼2》拍摄中爆点位置多、火力大,算下来炸了上百辆车,包括两辆20吨的坦克模型和一架飞机模型,实拍效果相当震撼。为了拍片中最后那场坦克大战戏,吴京和吴刚甚至专门去学了驾驶坦克。外面高温四十摄氏度,坦克皮上热得可以烤鸡蛋,两个人在里面学开坦克,衣服都没干过。吴京透露,当时剧组一天晕倒五个人,休克五个人,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引入班底 国际化团队打造高级视听
主旋律电影的火爆,也离不开引入外来班底。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堪称行业先行者,最早邀请香港导演拍主旋律电影。在于冬看来,主旋律与商业的融合应该具备几个要素:首先,一定要有当红的明星担纲,第二个要素是先进的电影拍摄手法,第三个就是要搞大制作。博纳投拍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刘伟强导演的《建军大业》,基本都遵循了这三个原则,尤其是前两者给后来的主旋律电影树立了标杆。
当被问到为什么启用香港导演来拍《建军大业》,监制黄建新说得好:“一个好的剧本、好的故事可以由任何一个导演完成,不是说一定要你出生、生长在这儿才完成的。另一方面,香港导演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永远在面对来自市场的挑战。他们永远要使自己电影的语言发生新的变化,以跟观众建立更密切的叙述关系。这一点,他们比内地导演走得更快,因为他们始终为生存而奋斗。”
向好莱坞学习则成为另一条途径,像《战狼2》就请来《美国队长》的导演罗素兄弟参与制作。讲武生介绍,这部影片实际是一次全球分工的实践:“主要的创作团队来自中国本土,但整个音乐团队是好莱坞的、后期视效团队是新西兰的,动用的群众演员来自十几个国家,最多的一场戏一共有1700多个人在场。我亲眼看过,吴京给一个非洲群演摆动作,要先用英语告诉法语翻译,再从法语翻译成非洲当地语言。”这种全球化工业协同的做法,使得影片具有国际化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