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视线
PC版

青岛试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成果显著上诉率低(2)

2017-07-25 10:46中国法务网浏览:

   除了即墨市人民法院,其他法院也在简化庭审方面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各区市法院均高度重视从宽政策的落实,对认罪认罚的被告人在量刑时切实从轻、减轻或免予刑事处罚,促进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制度化。截至今年6月底,青岛市10个基层法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结案件2350件。
   严格要求
   “认罪认罚从宽”不是一律从宽
   记者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城阳法院、黄岛法院等多个区市法院已在速裁刑事案件基础上,逐步向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案件迈进,涉及罪名也由前期的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等轻罪罪名,逐步扩及到故意伤害罪、贩卖毒品罪等罪名,城阳法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已达到所有刑事案件的96.3%。但值得注意的是,《决定》明确指出,是可以依法从宽处理,而不是应该从宽处理。使用“可以”一词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都会被从宽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的法官曾对媒体表示,认罪认罚从宽并非法外从宽和一律从宽,更不是无限从宽。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的刑辩律师姜保良也认为,尽管“认罪认罚从宽”这一政策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节约了宝贵的司法资源,但政策没有突破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律师告诉记者,在司法实践中,惯犯、累犯和涉恐、涉暴等重大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他们是否适用于“认罪认罚从宽”这一政策,法官会特别慎重。 “举个例子,一个是在公交车上扒窃手机的惯偷,一个是一念之差在宿舍偷走同学手机的贫困大学生,综合各种情况,后者可能适用于‘认罪认罚从宽’政策,但惯偷系多次盗窃,社会危害性更大,可能就不适用于这个政策了。 ”
   制度保障
   保障当事人权益强化监督防滥用
   记者咨询了法律界人士得知,刚宣布要试点后,确实有不少业内人士和网友担心,“可以依法从宽”会给以权谋私的行为带来便利。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点不必担心。 “文件写得很清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与效率,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 ”法律界人士表示,文件中还提出,试点工作应当遵循《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要完善诉讼权利告知程序,强化监督制约,严密防范并依法惩治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行为,确保司法公正。
   成果显著
   试点工作实现了改革的基本设想
   目前,各区市法院在理念创新、制度构建、司法实务对接等方面均进行有益的探索、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初步实现了刑事案件的繁简分流,实现了简案快办,繁案精办,法官把大量精力和时间用在办理疑难、复杂案件上,实现了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司法公正和效率。程序从简还提高了审判效率,多数区市法院实现了认罪认罚案件平均7日内结案,庭审时间为3至5分钟。更重要的是,从法律实体上看,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落到了实处,截至今年6月底,认罪认罚案件非监禁刑适用率已达40.1%,与往年30%左右的非监禁刑适用率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还促进了审判效果的提升。目前,各区市法院已经审结认罪认罚案件2350件,上诉率仅为1.5%,远低于往年9%左右的上诉率,没有对犯罪事实和定罪提出异议的案件,收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责编:李凤伟)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