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暴利惊人 “黑吃黑”牵出长江成品油走私乱象(2)

2020-11-26 13:01 经济参考报浏览:
  驾驶“执法艇”,身穿迷彩服,冒充“军警”,暴力抢劫油船……去年5月,一起长江航道太仓段“黑吃黑”劫案,令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震惊,没想到今天的长江上,还会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案件。
  由案件延伸而来的调研,又将隐匿在这起案件背后的成品油走私乱象进一步曝光。张家港市检察院调研发现,长江航道上的成品油走私问题存在多方面安全隐患,打击面临一系列难题,亟待多部门联合进行治理。
  成品油走私案件时有发生
  2019年1月28日凌晨,走私成品油的“振伟油96”船关闭AIS——船舶识别系统,在长江上隐蔽航行。突然,一艘“执法艇”靠近,一群身穿迷彩服、自称是“军警”的男子登船“检查”,并给船员戴上手铐,罩上头套,强行带离油船,然后将船上400余吨柴油过驳后全部运走。
  这是长江航道上一起典型的“黑吃黑”暴力抢劫案,没有任何人报警。不过,长江航运公安局苏州分局还是通过特勤人员捕捉到了这一劫案信息。与此同时,无锡市公安局在办理另一起涉黑案件时,也发现了相关涉案人员密谋抢劫的线索。
  最终,两地公安联手,将相关涉案团伙20余人抓获。经审讯调查,这一团伙在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共计实施类似抢劫案6起,抢劫走私的柴油1300余吨,销赃获利800余万元。
  “这并非全部案件。”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徐晶说,“从主要嫌疑人口中得知,他们之所以实施类似抢劫,是因为他们之前也被人这样抢劫过,只是没有报警。”
  案件缘起于成品油走私。张家港市检察院没有停留在案件办理上,而是延伸开来,深入调研了长江成品油走私乱象,并于今年8月形成了一份报告。张家港市检察院调研表明,从公安机关打击情况来看,上海、南通、苏州、镇江、南京各段均有非法运输成品油案件发生,且都有重特大案件发生。其中,仅苏州2019年就查扣船只57艘,查获走私成品油24000余吨,涉案金额1.4亿元。
  “这只是查获的案件。按蟑螂定律,成功上岸的非法油品数量、价值只会更加惊人。”徐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中,长航公安机关办案民警告诉他们,在一次执法过程中,随机检查6艘油船,其中竟有4艘涉嫌走私。
  违法成本低 暴利惊人
  张家港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丁建勤牵头进行了成品油走私乱象调研。据其介绍,走私油品主要由10万吨以上的大型油轮运至我国附近的公海,然后由中大型船只过驳进入长江口,再由中型、小型、微型船只多次过驳,沿江而上,以蚂蚁搬家形式,在沿江各类小码头、临时码头上岸,最终流向各类加油站或小工厂、小作坊。
  调研表明,成品油走私暴利惊人,而违法成本却很低。以300吨左右的小型运油船或改装船只为例,其价格大约为50万元至60万元,拉一船油成功上岸,利润可达20万元至30万元,即使船只有被查扣风险,只要能偷运二三次上岸就能回本。
  丁建勤说,近年来,苏州当地公安多次开展打击成品油走私专项行动,但非法运输、非法经营和走私成品油等行为依然屡禁不绝,案件仍处于高发态势,成品油走私不仅冲击成品油市场,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还带来其他诸多方面的安全隐患。
  首先是威胁长江航路安全。长江上走私船只以中型、小型、微型船只居多,这些船只经常不在规定航道行使,随意穿梭,乱停乱靠,严重威胁其他船只正常通行。这些船只大多选择夜间航行,为躲避监管,经常关闭信号灯、应急灯、照明灯等夜间航行灯光设备以及AIS系统,令其他正常航行船只无法电子预警,不能及时避让。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