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劣质电动车头盔监管难 生产标准何时统一(2)

2020-10-13 12:39中国青年报浏览:

  记者走访时发现,售价在三四十元的头盔普遍缺少起到缓冲作用的防护海绵,看起来更像是工厂为工人配置的简易“安全帽”,甚至一些头盔连最基本的品牌标识和生产信息都没有。
  但据卖家提供的销售信息来看,这种廉价头盔目前是最受市场欢迎的。有头盔店老板直言,大部分顾客只关注价格,不关注安全性,因此他们不敢进名牌头盔,因为不好销售。石家庄的贾女士在5月初花了20多元买了一顶头盔,她说:“看到便宜就买了,也没想什么安不安全。我相信我不会摔的。”
  实际上,消费者低估了安全头盔的重要性。据杭州市公安交警部门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全年涉及电动自行车的道路交通事故1200余起,造成250人死亡,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近三成。二三十元的劣质头盔不仅不能够在关键时刻“救命”,甚至还有可能“夺命”。
  目前我国多数大型企业生产头盔和安全帽,都使用抗冲击性能好的ABS材料作为生产原料,其每吨的价格要上万元。然而不少工厂选择用3000元一吨的“回料”,即废旧垃圾塑料来生产头盔。这种头盔毛坯单个成本不超过1元,成品头盔的售价自然可以低至二三十元。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曝光浙江一些用“回料”生产劣质头盔的商家,经专业机构检测,这样生产出来的头盔根本不具备安全性,合格率几乎为零,在关键时刻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电动车头盔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
  梁泽彪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国家的标准生产头盔的话,每顶头盔的成本大概要50-60元,销售价会在100元以上。然而市场上有太多生产劣质头盔的商家,他们带给消费者一个观念:头盔只需要二三十元就可以买到。实际上,二三十元连成本价都不够。”令梁泽彪等头盔生产商困惑的是,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电动车头盔的统一生产标准,这才导致一部分厂家有了投机倒把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国内针对摩托车和单车头盔产品都已经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国内的摩托车头盔需要经过国家强制的3C认证,以《摩托车乘员头盔GB811-2010》为例,其在结构规格尺寸、保护范围、质量、视野、护目镜、耐穿透性等方面均作出了相关规定。而单车头盔则按照《运动头盔 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24429-2009》的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唯独针对电动车头盔,国家相关部门还未出台相应的生产标准。“如果有了统一标准,大家都按照标准来生产头盔,市场才能有健康发展。” 梁泽彪说。
  在国家标准空白之下,一些地方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浙江乐清市头盔生产企业较为集中,该地头盔行业协会在2019年制定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团体标准》,规定了头盔由壳体、缓冲层、佩戴装置等组成,采用质地坚韧、耐用的全新ABS材料,头盔质量(含附件)不大于800g等内容。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也在2018年开始牵头组织相关实验室、自行车生产企业、头盔生产企业召开会议,进行深入的标准技术研究、考证,并于2020年年初发布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满足了深圳当地的实际管理和使用需求。
  深圳市电动自行车协会秘书长杨华告诉记者,在“检测规范”发布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总部、消费协会曾与该协会沟通,希望在产品检测、风险监控方面得到授权使用。“深圳市、佛山市已经有两家企业开始使用我们的标准了。”但这些只是地方行业团体标准,短期内难以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
  此外,消费者目前也普遍缺乏头盔的质量安全意识。石家庄市的金先生表示,自己选购头盔要求不高,“电动车本来就是小车子,十几二十迈的速度,根本骑不了多快,头盔能戴就可以了。”甚至在“一盔一带”政策出台至今,依旧有不少车主没有购买头盔,问其原因,李女士表示“现在头盔价格太贵了,等到降至四五十元的时候再买”。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