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说法
PC版

人脸识别技术:风险如何防控 如何依法规制(3)

2020-10-12 13:22正义网浏览:

人脸识别技术:风险如何防控 如何依法规制

(题图设计:姚雯)
潜在风险与法律保护框架的构建

  劳东燕
  治理现代化不能仅仅理解为数字化管理
  当前,在北京与其他一些地方,人脸识别技术推进得迅速且普遍。这种迅速扩张存在几个原因:一是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领先,且法律层面障碍较小。二是企业急于变现,技术开发后企业有上市压力,所以努力在各种场景中作商业性推广,包括教育领域、公共治安领域等。三是社会治理的需要。黄仁宇研究明代历史时提出一个命题,明代这样的大一统国家,从数目化管理角度来讲仍有缺陷,即使中央层面有政令,因管理手段有限也很难真正推行。
  社会复杂化无疑要求管理手段数字化,但管理手段上的数字化是否真的能够解决复杂社会系统的治理问题?我认为,单是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恐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的思路有其局限。如果针对的是一个确定的对象,提升手段本身的精确性的确能够提高治理的效率。但是,当代社会系统自身运作的复杂性导致其必然具有不确定性,沿用控制思维去治理具有不确定性的社会,这种思维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治理需要。中央层面特别强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里的“现代化”绝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在手段上实现数字化管理。
  人脸识别技术推广适用的潜在风险
  人脸识别技术的实质是收集、积累、分析生物数据,以此勾勒个人画像。眼下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目的有三,一是身份认证(这种用途争议较小),二是识别与追踪,三是影响主体的行为选择。所以,人脸识别技术所涉及的,不仅是隐私权问题,更关乎社会的基本走向。眼下技术的发展能力,远远超过对其的控制能力。
  人脸识别技术为什么相较于生物、指纹技术更具有敏感性?这是因为其在使用中具有无意识性、非接触性、侵入性强的特点。推广人脸识别技术肯定会带来一些好处,如技术领先,产业就会盈利,这毋庸置疑会促进产业的发展;与刷手机相比,刷脸肯定更加便捷,但我认为其带来的风险也不能忽视。
  人脸识别技术推广使用的潜在风险,一是使公民成为“透明人”的风险。人脸识别不仅收集数据,更通过你的人脸数据迅速锁定你的身份。二是数据泄露引发的风险。比如AI换脸技术,在违法犯罪的视频上被换脸的人很可能被刑事追究,而真正的犯罪分子却可以此牟利、逃避刑事追究。三是数据被滥用的风险。数据滥用的主体除了违法犯罪分子,还包括公权力。四是个体被操纵的危险。五是被歧视性使用的风险。六是无法有效救济的风险。寻查泄露数据者在实践上存在极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民事诉讼等同于画饼。尽管现在有人说应该以公法保护为主,但个人受损害仍然很难受保护,除非大量数据遭到泄露。然而一旦人脸数据泄露就很难补救,所以人脸识别的应用比其他技术应受到更多关注。
  信息时代下三方关系亟待平衡
  人脸识别技术的争议,并非单纯的隐私权与公共安全之争,推广之后公众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都可能会受到威胁,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公众的组成部分。比如人脸识别的支付方式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这就侵害到人身安全跟财产安全。为了解决违法犯罪问题把所有人都拉过来陪绑,这样的治理方式从长远来看危险很大,而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的问题。如果维护治安需要由各式各样的组织来收集大量数据,而在保管方面又没有足够的动力,这必然会导致更多的数据被泄露,由此而引发更多的违法犯罪。这些年来,电信诈骗特别猖獗,就与个人信息的大量泄露有关。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