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商丘科技职业学院造假追踪:学校手把手教老师忽悠招生(3)

2020-09-02 10:09中国青年报浏览:

  鲁明告诉记者,学历问题给他造成了很大困扰。“我的专科毕业证上的出生日期不对不能用;学信网上查到的五年制大专,不是我上的不敢用;想用之前中职的毕业证也用不了——他们把我名字改了”。
  “学校手把手地教我们忽悠学生”
  辛学峰口中“2010年学校出的事”,是指2010年4月23日起,《中国青年报》对商丘科技职业学院违规招生的连续报道。有同学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班上60多名学生,其中有20余人修改了档案。
  事件曝光后,校方给予直接责任人郭新文开除处分,给予分管招生、学生管理工作的时任副校长苏进行和时任招办主任辛学峰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时任学生处处长张广勇行政记过处分。
  当年,中国青年报社还接到一封署名为“良知”的举报信,举报人为商丘科技职业学院的招生人员。信中透露:每年高考前学校为招生人员编好各种宣传用语,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忽悠学生和教师。“现在想起来真是感觉自己良心备受谴责”。
  他说,有些被忽悠来的学生,到了大二,由招生人员逐一去做工作,要他们回家改名,改完后顶替那些报了名没来上学的“死档”。某学生是2005年招来的,正常应该在2008年毕业,若他顶替的是2004年的档案,那他就在2007年毕业,学校一切按正常走,2007年教育部毕业证下发后先扣留一年,待2008年再发给学生;这么做一是因为担心提前发给学生会起事端,二是还可再收一年学费。
  此人提供了一份该校2006级招生录取名单,整份名单共3323人,其中标注“k”的有528人,标注“t”的有881人。他介绍,“t”是指该学生需要调剂,而“k”代表没来学校报到上学的空档(“死档”),也就是拿假学生往上顶的学生信息。“2006年如此,其他年份也就不必多说了”。
  当时,记者联系过这份名单上的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信网上查询,发现自己拥有包括商丘科技职业学院在内的多个学籍。
  “其实处理的这些人只是替罪羊而已,整个造假事件的主体是学校。”这位举报人说。
  “现在信息时代了,假的没用了”
  如今,岳绍瑞认为,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有问题,即使录取线再低,她也不会填报。“如果学校跟我们说明了这一点,招去之后是用别人的档案,也许我们之中很多人就不去了”。
  发现学历问题后,岳绍瑞等人开始联系学校寻求解决,并于2016年向河南省教育厅提交了材料。
  他们还质疑,如果一开始学籍关联的就是他人,为何毕业时还能用自己的身份证登录学信网查询?
  校方告诉岳绍瑞,如果坚持向上反映,她这张有问题的毕业证也将无法使用。
  到2017年7月,这些学生发现,商丘工学院以他们与招生老师串通为由,将他们的毕业证注销。岳绍瑞不理解,“明明是学校违规招生的问题。”
  一位毕业生向记者提供的通话录音显示,辛学峰告诉她,“你的证原来可以糊弄着使,让岳绍瑞一闹,厅长副厅长都知道了,现在所有的都必须注销了。”
  “现在信息时代了,假的没用了。”辛学峰在电话中支招,“你到招办按社会青年报名高职单招,考商丘工学院,这回啥都是咱真实的。到时候咱学校出题,学校改卷,分数线也比较低,这个肯定能过关。到时候学费从我工资里交。你就还报计算机专业,学制两年。我可以给你协调,期末考试一次给你考完,只要咱学校能当家的,咋都好办。”
  2018年2月9日,记者曾随岳绍瑞来到河南省教育厅。该厅信访办工作人员表示,之前已经接到了他们的材料,并要求商丘工学院对此事进行调查。
  商丘工学院向河南省教育厅书面回复称:学校在办学初期,由于招生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不力造成2010年4月和5月被《中国青年报》两次报道存在冒名顶替现象。该校高度重视,通过河南省招生办公室提供的录取信息,对2003年至2006年4级学生进行了清查,注销了142名冒名顶替学生的毕业证书。2010年7月19日,省教育厅将事件上报教育部学生司并对当时的有关领导作出了处理。至于岳绍瑞等11名毕业生出现身份信息与毕业证不符的事件,系当年“学校清查不彻底造成的遗留问题”。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