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伪造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互联网"定制证书"为何这么火(2)
2020-08-26 20:20中国青年报浏览:次
周浩表示,对于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可判处犯罪嫌疑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对于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证明身份的证件的行为,依法可判处犯罪嫌疑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周浩强调,制作证书或伪造公章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同时会涉嫌诈骗罪。购买伪造的证书不会构成犯罪,但购买伪造的身份证、驾驶证等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同样涉嫌犯罪。
周浩建议,互联网交易平台可以通过设敏感词的方式屏蔽涉嫌此类犯罪的商家发布的商品,或是发现相关情况,立即关闭涉事店铺。平台的监管手段毕竟有限,公安部门应加大对此类犯罪行为的破获和处罚力度。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处理相关投诉,对此类违法犯罪用治安处罚的方式“打早打小”。(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左智越)(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