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资质履历真假难辨 网络云招聘如何拨云"见真"(2)

2020-07-29 19:49工人日报浏览:
  资质履历真假难辨,信息泄露界限模糊,隔屏之距影响求职招聘效果——
  网络云招聘 如何拨云“见真”
  编者的话
  随着大中专院校生毕业,加之疫情影响,今年的招聘求职季较往年情况更为复杂:疫情防控期间,迅速走红的“云招聘”给劳动关系双方带来便利的同时,会不会增加双方的法律风险?曾是疫情高发区,这里的人员求职被拒怎么办……此外,时常出现的履历造假、招聘诈骗等现象,也需要求职者与招聘单位擦亮眼睛。本版特推出《就业招聘季法律问题面面观》系列,以法说事,为共建和谐劳动关系护航。
  “云招聘,真是太难了……”7月15日,在四川护理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百日冲刺双选会”现场,在2选1的就业机会面前,来自药学专业的龚亚玲不断为自己打气,“之前网上投出了海量简历,也遇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到最后大多无疾而终。”
  疫情防控期间,不管是高校招聘会,还是社会招聘,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线上云招聘的形式,以避免人员聚集。云招聘也因较之传统招聘“点多面广量大”,能够瞬时将招聘双方的需求进行匹配对接,极大降低招聘成本而迅速走红线上。然而数月过去了,资质履历真假难辨,信息泄露界限模糊,一场面试,因隔屏之距或存在“千”里之差……网络云招聘所呈现出的短板备受招聘单位和求职者关注。为了一探究竟,《工人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隔屏之距影响发挥
  今年3月,教育部明确在疫情没有缓解之前,暂停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同时利用部、省、校三级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及社会招聘网站,联合举办24365(24小时365天)校园招聘活动。与此同时,其他各类招聘平台也都参与其中,线上招聘渠道可谓四通八达。
  网络世界空间无限,云招聘点多面广量大。几个月下来,各类线上招聘活动热闹非凡但实际的效果究竟如何?
  “看起来机会很多,但实际情况并不十分乐观。”龚亚玲向记者介绍了最近一段时间参加线上招聘的直观感受。在她看来,线上招聘虽不受地域限制,但也存在弊端,“简历的回复率很低,一些自己投递简历看上的岗位和工作内容,面试时却发现与招聘方实际提供的岗位不符,有时还会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话,简历上的信息可能是被泄露出去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多家招聘单位表示线上招聘模式,是在疫情背景下的无奈之选。尤其是面试环节,考官与应试者或因为隔屏之距,其效果并不佳,既影响应聘者的发挥,也会让考官的观察受到干扰。
  知“己”知“彼”不容易
  7月24日,工信部通报2020年第三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包括58集团旗下的“速聘58赶集网招聘”因存在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过度索取权限等被要求整改。
  企业发布不实招聘信息、个人信息也被未曾投递简历的企业所获取……应届毕业生龚亚玲的遭遇背后,是某些招聘平台运作不规范,入驻企业质量参差不齐,资质履历真假难辨,口头约定很可能难以落地,求职者信息也存在被泄露的风险。网络云招聘的短板显露后,一些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平台及时地采取措施避免上述乱象的发生。
  今年3月,四川省总工会整合资源,联合专业招聘渠道和宣传平台,在“四川工会”微信公众号、川工之家APP及合作平台开通线上招聘服务。
  负责此次线上招聘活动的四川省总工会保障部工作人员介绍,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他们对应聘者实名制信息和企业资质都有严格的筛选和把关,即时提供远程面试、洽谈对接、签订意向协议等线上服务,引导职工群众就近就业。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