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丰巢超时收费引发争议 如何打通快递“最后100米”(3)

2020-05-19 18:31法制日报浏览:

  “丰巢快递柜收取保管费,除了收费条件和收费标准外,还应考虑快递公司是否完全履行寄递服务合同,以及寄件人、收件人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丁红涛说,丰巢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应建立在双向选择和自愿的基础上。
  《法制日报》记者从多种途径了解到,应对快递员未经许可投放丰巢的行为,当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向邮政部门投诉。
  北京市一名消费者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她向邮政总局投诉几次后,快递员再也不往丰巢放她的快递了。
  实际上,快递公司也很难约束快递员。此次丰巢超时收费争议爆发后,有媒体报道,圆通、中通等快递各网点提醒快递员,在使用丰巢快递柜前,要尽量和客户电联确认,并告之尽快取件。而相应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在接受采访时说,并未听到过公司对此有严格的约束措施。
  “快递员未经消费者同意即将快递放入快递柜中,消费者通常不应承担超时的费用。丰巢要收费,消费者可拒绝提取快件。在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下,这种情况通常被认为快递公司未完成寄递服务。消费者可要求快递公司将快件投递给自己。这样处理,其实已经解决了绝大部分未经消费者同意而使用快递柜的问题。只有个别快件,如药品、重要文件等,消费者必须在第一时间取得,而不得不向丰巢支付费用。”丁红涛说。
  分类定价解纷 设定合理期限
  以丰巢为代表的快递柜业务之所以会出现,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快递“最后100米”难题。
  政策层面,因安全、高效、便捷的配送模式,智能快件箱屡屡获国家支持。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国家防控指挥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鼓励使用快递柜进行物品交付,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4月中旬,商务部与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工作的通知》,要求明确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的公共属性,将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相关规划。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到2020年预计快件入柜率有望达20%,对应快递柜格口需求约为7600万个。到2023年预计将达到30%,设备市场规模超500亿元。
  然而,丰巢超时收费事件暴露出快递业的三个缺口。
  徐勇分析说,首先,是电商方面未设置分类服务所带来的缺口,在派送时应该设置相应的选项供消费者选择,如驿站、家、物业、快递柜等,根据不同的选择通过杆杠需求设置相应的邮费价位。其次,是快递员信息不精准所带来的缺口,快递员不知道应该将快递派送到哪里,需求不同产生不同的要求。再次,是物业未将快递纳入服务范围所带来的缺口。
  “快递柜的发展还未达到天花板,覆盖率仍偏低,未来入柜率仍会不断增加。”丁红涛说。
  据丁红涛介绍,当前快递柜行业之所以能不断持续运营,主要来自财政补贴和政府的税收优惠,以及小区、街道、居委会在场地、用电等方面提供的费用减免等便利举措,还包括向快递公司或快递员收取费用、向消费者收取费用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
  在丁红涛看来,快递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分类定价模式。
  “在消费者寄递之处,就可选择末端的投递方式,就知道送上门的快递收费,送到快递柜的快递收费,以及快递柜的收费条件和收费标准。这种做法并不需要特别的技术手段,仅仅是寄件人对不同快递产品的选择。”丁红涛说。
  在徐勇看来,丰巢超时收费事件暴露出快递业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进行调节和管理。“物业应当将快递‘最后100米’纳入社区公共基础设施范畴。由物业自主采购快递自助柜,委托信息运维公司进行自助柜的信息运维和管理,每月从物业费中支付相关的运维费用。”
  不过,在中消协的表态中,这样的表述也引起了公众的注意——“设立在小区内为消费者提供的智能快件箱服务,应当纳入小区物业服务业务范围,合理保管期限内不应单独收取服务费用,并妥善做好保管期外的服务衔接。对于确有需要超期限使用智能快件箱服务的,其收费标准的确定宜参照公共服务价格管理方式,而不能简单地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