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全国已查获问题口罩近九千万只 保持打击假劣防护用品高压态势(2)

2020-05-08 15:55法制日报浏览:
  全国已查获问题口罩近九千万只 保持打击假劣防护用品高压态势
  在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介绍说,截至4月24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查获问题口罩8904.6万只,累计查办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29906起,罚没款3.5亿元,案值3.1亿元。
  甘霖强调,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保持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护用品的高压态势,让危害人民生命健康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查获问题口罩近9千万只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额温枪等防护用品一度紧俏,一些不法分子借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包括熔喷布等原材料,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影响了社会稳定。
  2月初,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联合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四类行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及过期失效产品;以普通非医用口罩等冒充医用口罩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生产销售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仿冒混淆。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联防联控机制相关部门依法从重从严从快查处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口罩、防护服、医药酒精、消毒液等案件,同时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如上海、北京根据投诉举报线索查处涉嫌销售质量不合格的口罩、伪造厂名的84消毒液,以及涉嫌无证生产经营核酸检测试剂盒等案件。
  截至4月24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获问题口罩8904.6万只,查获其他问题的防护用品41.8万件,查获问题消杀用品的货值是760.9万元,累计查办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用品案件29906起,其中立案查处案件26605起,罚没款3.5亿元,案值3.1亿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757起。
  据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目前广大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市场监管总局查处案件的情况看,制售假冒伪劣口罩具有以下特征:不符合国家标准;“三无”(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弄虚作假“早产”口罩,虚标口罩生产日期;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注册商标进行销售等。
  铁拳行动重拳打击假冒
  4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2020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2020年执法的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根据《方案》,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抗疫防护用品等重点商品的执法力度。
  《方案》围绕抗疫防护用品、食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配件、服饰箱包等重点商品,组织开展执法行动,严查商标侵权、假冒专利违法行为。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关注疫情的发展和防护用品市场秩序,围绕打击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开展一系列工作。
  1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及时查处和从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通知》,强调对防疫急需的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加强执法稽查工作。
  从2月初开始,市场监管总局陆续开展“联合双打”典型案例曝光行动,通过公开披露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违法行为等一批典型案件,从严从快查处查办,维护市场经营秩序,有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药监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联合部署开展全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着重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额温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等防疫物资及重要原辅材料加强监管;突出全过程整治,贯穿防疫物资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突出全方位整治,统筹国内国际市场,保障进出口防疫物资质量安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