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坚决斩断野生动物走私渠道(3)
2020-02-15 12:54法制日报浏览:次
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已达数万例,死亡病例已过千人,冰冷数据的背后是数万家庭的悲剧。
而这一悲剧又将非法走私和食用野生动物推上前台。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博近日发布消息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而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调查显示,此前在海鲜市场中有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现象,受需求及利益的驱动,非法贩卖、走私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打不禁。
海关总署统计显示,仅2019年,全国海关就侦办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犯罪案件467起,查获包括象牙、穿山甲等各类濒危物种及其制品1237.6吨,分别较上年增长2.2倍和8.6倍。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犯罪日趋隐蔽,特别是走私分子不断变换作案手法,非设关地偷运、夹藏走私是此类案件的突出特点。
野生动物的诱惑
野生动物,有人称其美味,也因其所谓的“药用”价值而受追捧。受市场高额利润驱使,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偷猎、捕杀、走私。
2019年,全国海关查获多起非法走私穿山甲活体、冻体以及穿山甲鳞片案件:3月24日,江门海关缉私局在代号为“0313”走私穿山甲案收网行动中,现场查扣活体穿山甲11只、冻体2只。经查,2018年至案发,走私团伙共走私活体穿山甲300余只;10月29日,杭州海关缉私局所属温州海关缉私分局,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现场查获穿山甲鳞片10.65吨。经扩案侦查,又查证了涉案走私团伙2018年11月以来已2次走私入境穿山甲鳞片12.56吨。此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查明穿山甲鳞片共计23.21吨。据了解,一只穿山甲身上约有0.406千克鳞片,走私23.21吨鳞片,意味着近5万只穿山甲遭遇毒手。
蜥蜴、蟒蛇、乌龟、蜘蛛、蚂蚁……近年,一股饲养“异宠”之风兴起,很多“爬友”还以饲养濒危野生爬行类动物为荣。走私分子也从中看到了“商机”。
2019年1月,无锡海关缉私分局和无锡市公安局联合侦办走私珍贵动物案,查明犯罪嫌疑人胡某、鲁某与境外供货商合谋,利用运输工具藏匿方式走私进口《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列明物种陆龟、美洲绿鬣蜥等珍贵动物入境,并贩卖牟利,涉案珍贵动物达56306只,其中陆龟35436只、绿鬣蜥20870只,案值达2.1亿元。这个走私团伙向境外供货商大量购买濒危活体动物,运至中转地后,通过雇佣走私通关人员利用汽车或船舶夹藏走私入境后在国内销售。
厦门海关去年查获特大巨蜥走私案。2019年7月以来,境外犯罪嫌疑人倪某伦为牟取利润,通过微信宠物群结识大陆宠物玩家,在明知绿鬣蜥、平原巨蜥等为濒危野生动物,仍向境外卖家游某收购,先后走私活体巨蜥入境12批共300余只,利用邮递渠道“化整为零”,多批次分散运抵安徽、江苏、山西等地区,通过微信或宠物市场销售牟利。
2019年2月28日,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现场关员在对一名非洲籍留学生携带的进境行李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包内夹带两只活体蜗牛。当事人表示准备将两只蜗牛作为宠物申报携带入境。经鉴定,这两只活体蜗牛为检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蜗牛。7月9日,南京海关所属金陵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关员在查验进境邮包时,发现来自菲律宾和德国的两件邮包机检图像可疑,经开包查验,发现38头身长13—17厘米的活体蜈蚣。收件人是一位昆虫爱好者。
2019年,成都海关查获走私野生动物案件4起,涉及苏卡达陆龟、南非扁石蝎、南洋大兜虫等品种,数量总计421只。
野生动物或带疫病
“野生动物可能携带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动物疫病。如果所带疫病是人畜共患病,就会对人身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成都海关检疫专家严玉宝告诉记者。
而这一悲剧又将非法走私和食用野生动物推上前台。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博近日发布消息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的中间宿主,而中国疾控中心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调查显示,此前在海鲜市场中有非法售卖野生动物现象,受需求及利益的驱动,非法贩卖、走私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打不禁。
海关总署统计显示,仅2019年,全国海关就侦办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走私犯罪案件467起,查获包括象牙、穿山甲等各类濒危物种及其制品1237.6吨,分别较上年增长2.2倍和8.6倍。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犯罪日趋隐蔽,特别是走私分子不断变换作案手法,非设关地偷运、夹藏走私是此类案件的突出特点。
野生动物的诱惑
野生动物,有人称其美味,也因其所谓的“药用”价值而受追捧。受市场高额利润驱使,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偷猎、捕杀、走私。
2019年,全国海关查获多起非法走私穿山甲活体、冻体以及穿山甲鳞片案件:3月24日,江门海关缉私局在代号为“0313”走私穿山甲案收网行动中,现场查扣活体穿山甲11只、冻体2只。经查,2018年至案发,走私团伙共走私活体穿山甲300余只;10月29日,杭州海关缉私局所属温州海关缉私分局,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现场查获穿山甲鳞片10.65吨。经扩案侦查,又查证了涉案走私团伙2018年11月以来已2次走私入境穿山甲鳞片12.56吨。此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查明穿山甲鳞片共计23.21吨。据了解,一只穿山甲身上约有0.406千克鳞片,走私23.21吨鳞片,意味着近5万只穿山甲遭遇毒手。
蜥蜴、蟒蛇、乌龟、蜘蛛、蚂蚁……近年,一股饲养“异宠”之风兴起,很多“爬友”还以饲养濒危野生爬行类动物为荣。走私分子也从中看到了“商机”。
2019年1月,无锡海关缉私分局和无锡市公安局联合侦办走私珍贵动物案,查明犯罪嫌疑人胡某、鲁某与境外供货商合谋,利用运输工具藏匿方式走私进口《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列明物种陆龟、美洲绿鬣蜥等珍贵动物入境,并贩卖牟利,涉案珍贵动物达56306只,其中陆龟35436只、绿鬣蜥20870只,案值达2.1亿元。这个走私团伙向境外供货商大量购买濒危活体动物,运至中转地后,通过雇佣走私通关人员利用汽车或船舶夹藏走私入境后在国内销售。
厦门海关去年查获特大巨蜥走私案。2019年7月以来,境外犯罪嫌疑人倪某伦为牟取利润,通过微信宠物群结识大陆宠物玩家,在明知绿鬣蜥、平原巨蜥等为濒危野生动物,仍向境外卖家游某收购,先后走私活体巨蜥入境12批共300余只,利用邮递渠道“化整为零”,多批次分散运抵安徽、江苏、山西等地区,通过微信或宠物市场销售牟利。
2019年2月28日,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现场关员在对一名非洲籍留学生携带的进境行李进行检查时,发现其包内夹带两只活体蜗牛。当事人表示准备将两只蜗牛作为宠物申报携带入境。经鉴定,这两只活体蜗牛为检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蜗牛。7月9日,南京海关所属金陵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关员在查验进境邮包时,发现来自菲律宾和德国的两件邮包机检图像可疑,经开包查验,发现38头身长13—17厘米的活体蜈蚣。收件人是一位昆虫爱好者。
2019年,成都海关查获走私野生动物案件4起,涉及苏卡达陆龟、南非扁石蝎、南洋大兜虫等品种,数量总计421只。
野生动物或带疫病
“野生动物可能携带致病性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动物疫病。如果所带疫病是人畜共患病,就会对人身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成都海关检疫专家严玉宝告诉记者。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