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公安部拟推新规治理交通违法 举报或将得到法律确认(2)

2019-12-16 19:20法制日报浏览:

  2018年4月11日,张某驾驶普通客车途经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雄威木业路段时,在禁止掉头路段突然违法掉头且急停,致使后方郑某驾驶的半挂车与其相擦撞,挂车及所载货物倾翻,将对向非机动车道内正常驾驶二轮电动车的王某压住,致其伤重死亡。
  2019年6月26日,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的李某与同车道行驶的前车未保持安全车距,发生追尾事故,致丁某受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两车也不同程度损坏。
  湖北省荆门市交警支队支队长魏开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实际生活中,不文明驾驶行为,远不止公安部公布的十种,还有同速并行、随意乱停车、向车外抛掷杂物、长期占用超车道、开车打电话、直行车占用转弯车道、市区开远光灯、拐弯不打转向灯、停车场不规范停车等,同样对交通安全影响很大。
  背后原因各种各样
  多数行为已经违法
  12月4日中午12时,《法制日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与阜通东大街路口,发现阜通东大街非机动车道一侧停满了车辆,在部分路段两侧都有车辆停放,导致道路明显变窄。高峰时段,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数量激增,两者共用同一车道,使得道路异常拥堵。
  此外,尽管交管部门一直提倡车辆应主动礼让行人,但《法制日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很少有车辆会主动礼让行人。
  在北京司机谢某看来,大部分司机都是遵守交通规则的,之所以会出现不文明驾驶行为,很多时候是由于电动车、自行车加塞,尤其是在没有监控或者红绿灯的路口,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使。他认为,“不能把驾驶中的所有不文明行为,都归咎于司机”。
  司机陈某也坦言:“在等绿灯时,我也想按规定排队。但太多车加塞,我觉得不公平,不知不觉也就跟着违法了。”
  而司机刘某则深受夜间远光灯的困扰,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深夜开车回家,被迎面驶来的车辆“闪瞎眼”是常事。
  “很多不文明驾驶行为,实际上已经违法。”湖北省荆州市交管局二大队八中队中队长曾小明说,目前,违规变道、加塞等行为,已成为最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但在很多人的眼里,这只是不文明交通行为。与此同时,部分车主有法不责众的思想,这是十分危险的。
  山东省某法院道交庭一名刘姓法官称,大部分不文明驾驶行为其实是由于司机观察不周造成的,有些司机可能主观上并不想违规。
  来自河南省商丘市的刘旭律师也认为,司机“疏于观察路况、不谨慎”是产生不文明驾驶行为的一项重要因素。“产生疲劳驾驶的原因很多,比如家庭负担过重、出行路上路况复杂拥堵、车厢长时间密闭、环境较差等,这些都可能使得司机产生‘疲劳驾驶’不文明驾驶行为。”
  在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刘澍看来,不文明驾驶行为是一种社会行为,受国家法律、社会环境、驾驶人安全意识与个人素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醉驾、危险驾驶等入刑,随意超车、随意变道、车上涂鸦、不礼让行人等行为也逐渐受到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制,应该说国家法律在遏制不文明驾驶行为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然而,我国现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数量非常庞大,驾驶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驾驶人群中低龄人群数量突出,导致不文明驾驶行为较为多见。”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些司机则认为,驾校应试培训的缺陷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宣传的不足,致使驾驶人、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守法意识不强,人们文明出行、安全礼让的现代交通观念尚未完全建立。
  法律道德双管齐下
  共同确保文明驾驶
  不文明驾驶行为是交通安全的毒瘤。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胡功群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事实上,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不文明驾驶行为早有规定,不少司机之所以明知故犯,是因交通违法成本太低,无法让不文明驾驶者从思想根源上消除侥幸心理。因此,消弭不文明驾驶行为,需要法律“露出牙齿”。在交通法面前处理问题不手软,才能警醒驾驶员。此外,消弭不文明驾驶行为,也需要用道德护航。车德是每个驾驶员必须具备的素养,交通法规定的驾驶员行为,必须要认真执行,更要修炼每个驾驶员的文明行为。只有每个驾驶员将文明开车、谨遵开车公德当成自己的己任,时刻保持敬畏心,才能走得更加平稳安全。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