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机制护佑被性侵未成年被害人(2)
2019-12-15 13:54法制日报浏览:次
案件询问完成后,陈祺了解到女孩可能存在应激相关障碍,便联系心理咨询师,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并为女孩申请到1万元救助基金,还时不时地和女孩妈妈电话沟通,了解女孩近况。得知女孩生活回归正轨,陈祺终于松了口气。
在陈祺看来,这个案件的发生,暴露出幼儿园在人员聘用管理上存在问题。而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岗位缺少监管,很容易引发事端。因此,必须加强入职审查,建立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据库,打造一个禁止有性侵前科劣迹人员进入这些行业的“防火墙”。
鄞州区检察院通过前期调研,发现部分地方的检察机关先行先试,已经设立了当地的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信息库。但陈静认为:“这类数据库数据仅限本地,因此无法避免违法犯罪人员在一个地方犯罪,跑到另一个地方入职的窘境。”
为解决跨区域跨行业导致的“保护真空”问题,经过多方协调,今年5月,鄞州区检察院率先建立覆盖全国的有性侵前科违法犯罪人员基本信息数据库,为鄞州区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及主管行政部门提供查询服务。
这一信息库共有信息约37万条,涵盖近10年内18至60周岁因强奸、猥亵儿童等犯罪行为被处以刑罚或因猥亵行为被行政处罚的,具有从业资格的人员信息。每月月初,公检法信息采集员运用大数据对数据实时更新。
为规范信息查询机制,鄞州区检察院联合区委政法委、法院、公安局等9家单位制定出台《查询工作制度》,规定辖区内从事未成年人服务的教育单位、培训机构、医疗机构、救助机构、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与未成年人有密切接触的单位或者部门,应当加强入职人员审查,严禁录用有涉性侵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因未查询,或怠于履行管理监督职责的,造成已在信息库中人员再次实施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截至目前,鄞州区已对11446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信息普查,未发现异常。
该文件一下发,用人单位便纷纷主动来查询,否则一旦发生性侵案件,等待他们的将是严厉的处罚。宁波鄞州松鼠堂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培训机构招聘老师,原来只能根据他们提交的简历来进行招聘,通过入职查询机制,可以进一步了解老师的个人情况,很有必要。
构筑一体化工作体系
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
2018年2月,鄞州区检察院“七色花”未检团队成立,现有女检察干警7名,硕士研究生5名,“七色花”未检团队着力聚焦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救助、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工作,逐步形成了保护一体化、办案机制化、帮教社会化、预防全面化的工作格局。
在办理附条件不起诉的彝族少年杨某盗窃一案中,团队率先启动了由检察官主导、司法社工、志愿者和爱心人士参与的多元化观护帮教模式,各方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帮教方案和计划,并由司法社工对杨某的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劳动教育等情况进行“一对一”跟踪指导。同时,团队还从杨某的爱好特长及自身迫切想要掌握谋生技能的需求出发,将其安排至观护基地学习厨艺。考察期间,杨某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主动加入鄞州区反扒志愿者团队,实现了从“盗窃者”到“反扒者”的质变,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
鄞州区检察院与区综治办还联合出台《关于推进鄞州区未成年人保护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起涉及法院、公安分局、司法局、妇联、关工委等17个部门,覆盖所有涉及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能部门,涵盖刑事、民事、行政、预防、救助等多层次保护,囊括司法社工、志愿者团队、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未成年人一体化网格化保护工作体系。
《实施意见》强调,要构建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机制、未成年人社会支持机制、困境儿童保护与救助机制、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和预防教育机制、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机制等机制,形成全区共同参与未成年人一体化保护的思想共识和工作机制。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