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藏品价值连城却无一笔成交 古董鉴定收购背后有双簧戏(2)

2019-11-22 20:06正义网浏览:

被鉴定为价值连城的藏品为何没有一笔成交? 
古董鉴定收购背后有双簧戏

藏品价值连城却无一笔成交 古董鉴定收购背后有双簧戏

姚雯/漫画

  以收购、拍卖古董为幌子,在网上寻找有藏品且急于出售的人,一旦有人上钩,两家公司通过唱“双簧”来骗取鉴定费。2019年7月23日,经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5万元,张某等5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至三年零十个月不等的刑罚。近日,无锡市中级法院作出裁定,二审维持原判。 
  藏品价值连城,却始终无法完成交易 
  郭某家中有两枚祖传下来的古币,但不确定古币的真假和价值。2018年7月8日,郭某在一个古币鉴定网上填写了个人信息。几天后,一个微信名为“艺术人生”的陌生人添加了郭某好友,对方称自己收购、拍卖古董,对郭某的古币很有兴趣,让郭某把古币的图片发给他。 
  当晚9点,郭某收到对方回复,称这些古币是不错的老物件,售卖价格在2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自己可以帮忙联系买家,交易不成不收取费用,成交后收取百分之六的佣金。郭某一听很是心动,便答应了下来。一周后,郭某收到对方的消息,称有人愿意出高价买他的古币,具体细节要到公司面谈。 
  8月9日,按照对方给的地址,郭某和朋友来到了无锡市一家名为“祺珍文化传媒”的公司。看到公司装修豪华且有一定规模,郭某心里的疑虑也消失了。在前台登记后,一个自称“张总”的人接待了郭某,“你的藏品是好东西,可以收购。但是,为了防止这些钱币是由非法途径取得,在交易前,必须经过严格鉴定和信息验证,鉴定费需要1万元。”张总说道。郭某心想跟古币的价钱比起来,1万元不算什么,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张总带着郭某来到了一家名为“微轩信息科技”公司进行鉴定。 
  鉴定人员身穿白大褂,看起来很是专业,大约过了半小时,当鉴定书出来后,剧情产生了变化。看过鉴定书后,张总称这些古币不符合现有买家的要求,需要另寻买家,让郭某等消息。就这样,3个月过去了,古币交易一直没有进展。经协商,对方退还郭某7500元,眼看着2500元打了水漂,郭某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于是选择报了警。 
  无独有偶,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的熊某也遭遇了类似的骗局。熊某家中有多枚祖传下来的古币,之前也在正规拍卖公司成交过,因此,熊某对自己的藏品价值很有信心。2018年6月,“祺珍文化传媒”对熊某的藏品给出了一个诱人的收购价——1100万元。同样,收购的前提也要到“微轩信息科技”作鉴定。“祺珍文化传媒”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涉及的交易金额较大,需要到文物部门鉴定,一是确定藏品真伪且来源是否合法;二是确定其藏品是不是文物,如果是馆藏文物,私下交易是违法的。在花了7.2万元后,鉴定结果显示,熊某的古钱币都达到馆藏文物级别,所以不能交易,只能通过正规的展览或拍卖成交,而鉴定费也是不退的。于是,双方签订了古董艺术品拍卖服务合同书,但半年过去了,拍卖却杳无音讯。 
  警情频发,两家公司暗藏猫腻 
  接到被害人的报警后,办案民警通过进一步对同类警情梳理发现,在2018年7至8月期间,有多起此类报警,通过深入调查,民警认为涉案的这2家公司很可能暗藏猫腻。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