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在线刷课就能拿高分 高校付费刷课灰色产业链背后(3)
2019-07-15 12:46中国青年报浏览:次
对于网络课程“刷课”现象,湖北某省属高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团委书记认为,在线课程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处在发展初期阶段,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必然会出现诸如此类的灰色经济,而这也对网课平台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从技术和校园管理两方面对学生在线课程的学习做好监督工作,加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
对技术上的监管,杨黎也提到,“或许在线课程上采用指纹录入、人脸识别等方式,同时监测好视频的播放速度、IP来源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现象”。
然而对高校层面的监管,张林却不以为然,“一般的老师就算知道也懒得管,只有引起学校领导重视了才会管一管”。至于网课平台方面,他表示,“就算网课平台再怎么检测,软件开发者总有办法绕过检测,网课抓得再严也有办法克服”。
“前段时间网课平台进行过几次检测并冻结了异常账号,现在也消停了。”而张林的客户在上一场“风波”中并未受到什么影响,“检测来了,我就花成本,把单子导入到最稳的平台,虽然成本高了点,不过不会出问题”。
事实上,近两年来,临沂大学、广西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加强了对“刷课”这一网络课程不良学习行为的管理。
2018年4月27日,临沂大学物流学院官网公布的一则《关于对采用第三方软件刷网络在线课程违纪学生处理情况的通报》显示,该校共有320人、551人次利用第三方软件刷网络在线课程(简称刷课),学校对涉事学生作出处理:面向全体同学检讨、取消刷课课程成绩、全院通报批评、取消本学年评先树优资格,并且将联合相关在线课程平台开展刷课监督。
2018年5月11日,广西大学教务处官网对22名存在不良记录的同学予以公示,并规定,连续两个学期都有不良记录的同学将列入网络课选课黑名单,以后将禁止其再选修网络课课程。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慧女副教授参与过慕课教学。在她看来,对于“代刷”组织应当坚决制止,对依靠“刷课”来获取学分、拿到高分的同学也应该按照“违反诚信原则”来予以适当惩罚。
她表示,针对这一现象,需要从根源上寻找解决方案,加强管理与监督是一方面,但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提高课程质量、增强吸引力。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学生的慕课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
(文中周平、张林、张正华、刘晓、杨黎均为化名)(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