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涉毒4公斤被取保候审 江苏镇江:自行补充侦攻破谎言(2)

2019-07-10 14:17正义网浏览:
  正义网镇江7月9日电(通讯员阚孝欣 高光治)明知丈夫贩毒仍积极参与筹措毒资,伙同丈夫驱车数千公里购得4千克甲基苯丙胺(冰毒)后马上返程,返回次日便根据丈夫吩咐将购得的毒品卖给他人,被捕归案后却避重就轻、对上述关键事实矢口否认。江苏省镇江市检察院经自行补充侦查,依法以涉嫌贩卖、运输毒品罪,对关键事实“零口供”的犯罪嫌疑人范小琴予以追捕并提起公诉。近日,法院一审以贩卖、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范小琴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涉毒4公斤的她却被离奇取保候审
  2017年1月下旬,经电话联系,张某(范小琴之夫)与李某某约定以21.2万元人民币向李某某购买甲基苯丙胺4千克。2017年1月22日,范小琴在向他人借款14万元后,共从其本人储蓄卡上取出17.65万元交给张某。当晚,二人驾车从李某某处购买甲基苯丙胺4千克。25日及次日,张某、范小琴在范小琴住处楼下向苗某某贩卖甲基苯丙胺各240克。
  这是镇江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贩卖、运输毒品案的部分犯罪事实。该案是公安部2017年挂牌督办案件,涉案甲基苯丙胺重逾12千克,涉案人员则为张某、范小琴夫妇等七人。
  镇江市检察院于2017年10月27日受理此案。承办人经详细阅卷,很快发现范小琴所涉事实的巨大“反常”:起诉意见书认定范小琴涉嫌运输、贩卖的甲基苯丙胺达4千克之巨,若上述事实查证属实,则范小琴在司法实践中将很可能面临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厉处罚,但范小琴仅被取保候审(其他6名犯罪嫌疑人均被执行逮捕)。此外,司法实践中对毒品犯罪的证据要求非常严格,但起诉意见书仅仅笼统认定范小琴伙同其丈夫张某多次贩卖冰毒给下家苗某某,对于贩卖的次数、时间、地点、数量等诸多细节,却均未载明。
  离奇取保候审背后是惊人的“巧合”
  随着审查的进一步深入,这些疑点非但没有水落石出,反而更加云山雾罩、扑朔迷离。
  尽管在客观证据面前,范小琴无法否认取大额现金给张某的事实,却始终辩称此举是为了给张某还高利贷。范小琴无法否认在取钱的当晚就和张某连夜驱车上千公里前往广东的事实,却辩称同张某前往广东陆丰,是二人因为家庭矛盾争吵不断,故随张某一起到陆丰散散心。范小琴无法否认23日晚上在陆丰只住了一夜就返回镇江的事实,却辩称这么快回程是因为朋友李某某一家正巧要出国。对于到陆丰后的行踪,范小琴辩称其一直在宾馆休息,对于张某和李某某做了什么一无所知,直到离开陆丰时才发现“车子后备箱多了水果和椰奶”。对于涉嫌贩卖甲基苯丙胺给苗某某,范小琴更是坚称其只是“根据张某要求,将一个包裹丢到楼下垃圾桶边上等苗某某来取”,对于包裹里是什么一无所知。而对于收取的苗某某通过支付宝、微信进行的多笔转账,范小琴则表示是代其丈夫张某向苗某某收取的高利贷欠款……
  更为棘手的是,非但张某的供述与范小琴的上述辩解不谋而合,就连向范小琴购买甲基苯丙胺的苗某某尽管指证曾向范小琴拿毒品,且通过微信、支付宝直接向范小琴进行毒资转账,但对于其向范小琴购买甲基苯丙胺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相关细节却语焉不详……案件两次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均无明显进展,一时陷入僵局。
  交给丈夫“还高利贷”的钱“恰好”成了购买毒品的毒资,奔波数千公里“散心”却呆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带着“水果和椰奶”匆匆返程,丢在住处楼下垃圾桶边上的一包“东西”“恰好”又成了给苗某某的毒品……
  承办检察官敏锐地意识到,这么多“巧合”的背后,一定另有玄机!
  自行补充侦查另谎言不攻自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