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归来嗓子疼了1个月 主办检察官彻查30万公斤假种子(4)
彻查30万公斤假种子
上图:办案人员查看存放假种子的仓库;下图:庭审现场
“看到这起案子终于判决有了结果,30余万公斤的假种子也作了无危害化处理,感觉这一年多的辛苦值得了。”近日,随着法槌落下,一起时间跨度近两年的假种子案尘埃落定,主办检察官、河北省武安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庆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调查归来,嗓子疼了一个月
“种子堆得到处都是,为种子包衣的包衣剂味道呛得厉害,回来后我的嗓子疼了一个月才好。”回忆办案过程中第一次到仓库查看现场,王庆华至今仍记忆犹新。
刘某国是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人,在邯郸市某科贸城经营种子门市已达20年之久。其子刘某俊步入社会后协助父亲从事种子生产加工及销售工作。2017年4月,中央某新闻媒体在暗访中发现,该科贸城存在销售假种子坑农害农现象,刘某国的门市就是其中之一。公安机关随后接到举报,反映有人在武安市某储备处的三个仓库内制售假种子。公安机关立即行动,于2017年7月12日将涉嫌非法经营的刘某俊抓获归案,其父刘某国亦被传唤到案。
2017年8月11日,案件移送武安市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该院指定副检察长王庆华和公诉科科长范卫华组成办案组承办该案。二人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深入位于武安某山区三处窑洞内的涉嫌造假窝点。检察官与随行的公安办案民警、农牧局技术人员、物价局评估人员等在现场看到:窑洞里弥漫着呛鼻的包衣剂药味,堆放着大量散装玉米种子,以及一些贴有伪造商标或无商标的袋装玉米种子。用于加工种子的搅拌机、封口机、包衣剂和伪造包装袋等物品随意堆放在仓库内。现场情况显示,涉案人员存在明显的违规生产加工种子的行为。
从仓库现场回来,王庆华被呛得嗓子疼了一个月,范卫华也有了过敏反应。
2017年8月19日,武安市检察院对刘氏父子二人以涉嫌非法经营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之后对其他涉案被告人也相继以非法经营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引导侦查人员万里取证
“应查清涉案仓库内都有什么品牌的包装袋,包装袋来源是哪里,用每种品牌的包装袋分装玉米种子后卖出去的数量是多少,销售金额是多少,分装的玉米种子从何处来,是否获得相关企业的授权销售许可。”案件批捕后,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发出侦查取证意见书,其中具体列出了12条侦查取证意见。
由于涉案人员经营种子时间跨度长、进货和销售渠道广,案件侦办工作面临较大困难。为掌握制假窝点的具体情况,办案检察官前往三个仓库现场,实地查看其是否符合种子生产加工的基本条件,现场确认各种种子的品牌、数量及包装袋情况,查明种子如何包衣、如何搅拌等制造过程。案件批捕后,办案检察官持续发力,督促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根据取证意见书及时全面客观地搜集案件证据。此后,侦查人员多次赴新疆、辽宁、河南等地调查取证,行程上万里,第一时间固定了关键证据,为案件后续诉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