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爱心,多少恶行假汝之名(2)

2019-06-22 17:08法制日报浏览:

  没有官方的推介并未阻止李艳霞慈善美誉的进一步提升。2006年底,李艳霞当选“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记者注意到,2006年“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由燕赵都市报社独自主办。
  “首要选择标准是普通小人物,视角不能是官方的。”时任《燕赵都市报》新闻周刊部主任、“感动河北”活动评委李文河向记者介绍,候选人物提名无须经过地方文明办、宣传部推荐,而且活动只考虑候选人所做的事情值不值得宣扬,因此不会对候选人整体情况进行严格把关。
  “金钱曾改变她的生活,但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是她遭遇不幸后升华的高贵情感,16个孤儿的‘爱心妈妈’,这个称谓使她达到了用金钱永远也无法达到的人生高度。”这是李艳霞经读者投票当选2006年“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后的获奖评语,作者是冠名赞助企业河北卓达集团时任总裁助理陈某。
  在李艳霞被誉为“爱心妈妈”后,10多年来媒体不断将目光投向她和她创办的爱心村,引发社会诸多爱心人士帮扶爱心村。
  “李艳霞很善于利用媒体,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她结交了不少媒体朋友,这些媒体也很乐意报道她的爱心故事。”武安市电视台这位负责人说。
  亲生子女谎称孤儿
  户口落在爱心村里
  “她对孩子们确实不错!”陈林卓在采访李艳霞时也被其深深感动,2006年至2008年左右被收养的孩子,他都能叫得上名。
  亮亮(化名)1995年出生在邯郸市涉县沙河村,两三岁时母亲出走,后来父亲得病去世,爷爷遭遇矿难离世,奶奶在他七八岁时病故,无人照顾的亮亮开始四处流浪。当他流浪到武安市时被李艳霞收养,如今已经结婚,家就落在了爱心村里。
  然而,与陈林卓的听闻不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却令人瞠目结舌。
  2011年,李艳霞在鑫森铁矿矿井边上修建了现在的爱心村,取名“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她曾向媒体表示,自己当时已经入不敷出,于是卖掉别墅修建了爱心村,同年她被诊断患有早期淋巴癌,开始接受治疗。但据了解,现被关押在看守所的李艳霞经体检并未查出患有癌症。
  在李艳霞对媒体的讲述中,李某超是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然而,所谓被遗弃的流浪孤儿李某超其实就是李艳霞的亲生女儿。
  知情人告诉记者,李艳霞18岁时未婚生育了一个女儿,送给在武安三井巷居住的一对夫妇抚养,户口登记为张某,1983年3月10日出生。1996年,李艳霞与丈夫离婚后,将13岁的女儿要了回来,对外谎称是自己收养的孤儿,取名李某超,并将其出生时间改为1991年11月25日,又在爱心村登记了户口。
  2009年,李某超用张某的户口簿与何某登记结婚,婚后生下一子何某某。为了让李某超的孩子也享受孤残儿童低保和补助等待遇,李艳霞将何某某改名为李某烨,以孤残儿童的名义将其落户在爱心村,但仍与李某超夫妇一起生活。这段事实,被李艳霞向媒体描述为把孤残儿童“陪嫁”给李某超,让大爱延续。
  在李艳霞的爱心村里,她的亲生子女并非只有李某超一人。
  据了解,李艳霞生育过2子2女,分别为:1983年出生的李某超,户口在爱心村;1987年与前夫生育的儿子韩某;1999年与马某同居生育的儿子赵某,后以李某豆的名字落户在爱心村;2008年与许琪同居生育的女儿李某桢,户口登记在爱心村,对外称“从大桥下捡回来的孤儿”。
  隐瞒事实骗取低保
  爱心账户用来牟利
  李艳霞通过媒体对外宣称,从1996年收养第一个弃婴开始,22年间,她共收养了118名弃婴。官方消息显示,李艳霞的爱心村被注销时,村内尚有孤残儿童、婴幼儿71人,以及已成年的被收养者3人,另有3名儿童漂泊在外。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