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个党组织因“大棚房”被集体问责(3)
2019-02-18 12:38中国纪检监察报浏览:次
前不久,在北京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上,昌平区委、昌平区政府党组、市规划国土委昌平分局党组、昌平区委农工委、昌平区崔村镇党委等5个党组织被点名通报。
这5个党组织被点名,源于北京市纪委监委去年就昌平区“大棚房”问题整而未治进行的一场问责。这次被问责的还有20名相关责任人,他们有的“工作作风不硬,在打击违法建设中疏于监管”,有的“履职不到位,使巡查流于形式”……就这样,在昌平区,本该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大棚却“种”出了房子,重拳集中整治不到一年,同样的问题却又卷土重来。
疯狂逐利,农用大棚里“种”出房子;流于形式,未形成验收报告即上报整改完毕——
野蛮生长的“大棚房”
2009年,北京市昌平区居民胡德路以北京市六合成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合成公司”)的名义与昌平区崔村镇南庄营村经济合作社签订土地合同,承包南庄营村346亩土地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租期为30年。合同约定,这些土地用于发展法律政策允许的涉农项目。
原本从事民营医疗行业的胡德路称,当时之所以决定投资农业,一个原因是昌平区将承办世界第七届草莓大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以种植草莓为主的设施农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后,六合成公司陆续建设了178栋大棚。
但未曾想到的是,之后草莓出现滞销,大棚种植陷入亏损。六合成公司陆续将大棚转租给个人,租金为每栋大棚每年6000元,租期从2年到20年不等。
“搞农业利润比较低,周期也比较长,不少像六合成这样的企业一亏损就坚持不住了,便想办法把大棚转租出去,这样来钱快。”当地一位知情人说。
“一转就灵”的秘密在于,转租出去的大棚不再用于纯农业生产。据上述知情人介绍,租大棚的人大多数是北京城区人,租赁大棚的目的是种蔬菜、水果自用,“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周末带亲朋来这玩玩”。
大棚转租到个人手中后,有的在大棚周围建起了铁栅栏并上了锁,有的在大棚旁修建了硬化的水泥路面,有的对大棚的耳房进行了扩建,有的甚至在大棚内盖起了农家院、挖了地下室……
就这样,农业大棚逐步变成了当地居民口中的“大棚房”,一些以园区形式存在的农业公司,也逐步把园区的名称从“农业园”改为“观光园”。在六合成农业园内,甚至还出现了一栋对外营业的餐厅。
2017年8月,北京市统一部署的“大棚房”整治揭开了该问题的盖子。官方数据显示:这场在全市范围开展的问题大棚集中整治,排查16.9万栋大棚,清理整治“大棚房”150宗、问题大棚7887栋。
其中,认定六合成农业园存在违规大棚70栋。这70栋大棚被纳入市区两级整治台账,由昌平区委农工委和市规划国土委昌平分局联合整改。随后不久,昌平区委农工委、市规划国土委昌平分局和崔村镇政府组织了一次联合验收,未形成验收报告即向有关部门上报“已整改完毕”。
至此,从当地政府的官方文件上看,“大棚房”已在昌平区绝迹了。
甩手掌柜,土地所有方只管收钱不问用途;推诿塞责,有关部门不担当不履责让整治成为“一阵风”——
整治不到一年就死灰复燃
“500平方米私家庄园,在北京只需十几万一套,不仅能住人,还能种菜、烧烤、垂钓,打造都市人的田园梦想……”2018年6月2日早上,央视《朝闻天下》曝光了昌平区某地农业大棚内违法建设居住屋舍,包装成“田园庭院”对外租售一事。
这5个党组织被点名,源于北京市纪委监委去年就昌平区“大棚房”问题整而未治进行的一场问责。这次被问责的还有20名相关责任人,他们有的“工作作风不硬,在打击违法建设中疏于监管”,有的“履职不到位,使巡查流于形式”……就这样,在昌平区,本该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大棚却“种”出了房子,重拳集中整治不到一年,同样的问题却又卷土重来。
疯狂逐利,农用大棚里“种”出房子;流于形式,未形成验收报告即上报整改完毕——
野蛮生长的“大棚房”
2009年,北京市昌平区居民胡德路以北京市六合成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合成公司”)的名义与昌平区崔村镇南庄营村经济合作社签订土地合同,承包南庄营村346亩土地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租期为30年。合同约定,这些土地用于发展法律政策允许的涉农项目。
原本从事民营医疗行业的胡德路称,当时之所以决定投资农业,一个原因是昌平区将承办世界第七届草莓大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以种植草莓为主的设施农业。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后,六合成公司陆续建设了178栋大棚。
但未曾想到的是,之后草莓出现滞销,大棚种植陷入亏损。六合成公司陆续将大棚转租给个人,租金为每栋大棚每年6000元,租期从2年到20年不等。
“搞农业利润比较低,周期也比较长,不少像六合成这样的企业一亏损就坚持不住了,便想办法把大棚转租出去,这样来钱快。”当地一位知情人说。
“一转就灵”的秘密在于,转租出去的大棚不再用于纯农业生产。据上述知情人介绍,租大棚的人大多数是北京城区人,租赁大棚的目的是种蔬菜、水果自用,“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地,周末带亲朋来这玩玩”。
大棚转租到个人手中后,有的在大棚周围建起了铁栅栏并上了锁,有的在大棚旁修建了硬化的水泥路面,有的对大棚的耳房进行了扩建,有的甚至在大棚内盖起了农家院、挖了地下室……
就这样,农业大棚逐步变成了当地居民口中的“大棚房”,一些以园区形式存在的农业公司,也逐步把园区的名称从“农业园”改为“观光园”。在六合成农业园内,甚至还出现了一栋对外营业的餐厅。
2017年8月,北京市统一部署的“大棚房”整治揭开了该问题的盖子。官方数据显示:这场在全市范围开展的问题大棚集中整治,排查16.9万栋大棚,清理整治“大棚房”150宗、问题大棚7887栋。
其中,认定六合成农业园存在违规大棚70栋。这70栋大棚被纳入市区两级整治台账,由昌平区委农工委和市规划国土委昌平分局联合整改。随后不久,昌平区委农工委、市规划国土委昌平分局和崔村镇政府组织了一次联合验收,未形成验收报告即向有关部门上报“已整改完毕”。
至此,从当地政府的官方文件上看,“大棚房”已在昌平区绝迹了。
甩手掌柜,土地所有方只管收钱不问用途;推诿塞责,有关部门不担当不履责让整治成为“一阵风”——
整治不到一年就死灰复燃
“500平方米私家庄园,在北京只需十几万一套,不仅能住人,还能种菜、烧烤、垂钓,打造都市人的田园梦想……”2018年6月2日早上,央视《朝闻天下》曝光了昌平区某地农业大棚内违法建设居住屋舍,包装成“田园庭院”对外租售一事。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