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方圆
PC版

盼友善尊重、盼一视同仁……小民企的四盼(2)

2019-01-20 10:47新华社客户端浏览:

  湘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颜集成说,有的领域民营企业自身实力不济难与国企、央企同场竞技。但有的项目,确实存在歧视、排斥民企的现象。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合法合规市场参与者,尚需进一步落实。
  盼改善信贷环境
  多家小民企反映,在一些金融领域,他们被贴上了“信用不佳”标签。银行对中小民企一般只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很少提供项目贷款,每个贷款周期(一般为1年)都要本息还清才能借新。民企特别是重资产的制造业民企,支付工资、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开拓销售,均需要耗费资金,现金流十分紧张。每逢“还旧借新”,企业只能高息借款甚至靠高利贷“过桥”。如果遭遇银行收回本息后断贷,企业就有灭顶之灾。
  有民企人士介绍,很多银行对中小民企放贷阀门拧得很紧:抵押贷款占比高、信用贷款占比低,抵押物一般只认有产权证的厂房、土地等;实际放贷金额要在抵押评估值基础上打四到六折,且要预扣除手续费和留存款……
  重庆润际远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黎说,为了融资他把包括自住房在内的资产都抵押了,银行选定的评估公司有意把估值定得很低。“5000万元的资产给你估2000万元,再打七折给你放贷,能拿到1000多万元就不错了。”
  中部一家民企负责人说,即便是高抵押、大折扣、低贷款,有的银行还不放心,信贷文件要求企业法人、股东及其成年直系亲属签字。“我儿子结婚没多久,银行就上门找新媳妇签字。这么操作,民企法人代表子女怕是难找对象喔!”
  近些年,国家要求银行支持民企特别是实体经济,推出了合同担保质押、第三方担保贷款等创新业务。但民企负责人表示,这类金融创新很多还在“点”上“试”。西南交大教授戴光泽呼吁,金融机构应动真格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加快政策落地,让中小民企“借贷少花冤枉钱,生产多挣辛苦钱”。
  盼说话算数
  职能机构不担当,园区承诺不兑现,也是小民企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
  一位浙江籍民企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反映,2008年她以每亩14万元价格在中部一省级园区购地200亩。由于园区方拆迁不顺到2014年才交地。刚把厂房盖起来投产,就被要求按2014年土地挂牌价缴纳500万元土地收益税。“我们提前购地办厂,没有一寸土地用于出让,园区拖了五六年才交地,凭什么要我们按新价格交税呀?!”
  中部另一家受访民企表示,他们在某园区购地经历也一言难尽。2011年他们付款买地,园区2016年才交地。期间,园区称“运转困难”找企业“借款”400万元。等企业入园投产后,园区承诺的几百万元税收返还、退还配套费、过渡期房屋租金补助等全都杳无音讯。就连400万元“借款”,也是企业“讨”了很久才分几次归还。
  有民企反映,一些缺乏骨干国企的领域,职能部门行业引导、监管缺位的问题突出。重庆润际远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解锰出口业务一度年收入能达20亿元。公司总经理付黎介绍,由于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这项业务被迫终止。公司多次呼吁相关部门通过加强监管恢复市场秩序,但均没有得到有效回应。
  某地方传统食品领域多家民企向记者反映,他们所在产业涉及从业人员和企业很多。由于没有大国企牵头,地方标准修订、国家标准制定,相关部门都因为怕担风险不愿沾边。相关问题长期在各层级、各地方、各部门之间兜圈子,始终难以解决。行业野蛮生长,带来非法添加、卫生安全、销售合规等风险隐患。
  一位民企负责人说,随着国家对民营企业地位连续给予充分肯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时常上门对企业嘘寒问暖。中小民企渴望政府特别是园区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兑现对企业的承诺。(记者 苏晓洲)(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