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赔审团”:一场决定10万元救命钱的万人投票(2)
2019-01-03 13:24北京青年报浏览:次
“10月31日一大早上班时,我在支付宝顺手就给宝宝‘买’了。谁知道就是那么巧,当天宝宝就发烧了。”刘云认为,自己10月31日投保,保险于11月1日凌晨生效,而铮铮病情的确诊也在11月1日,已经在保险期内,理应获得赔付。
一份10月31日下午铮铮转院至儿童医院血液肿瘤内科的入院记录则显示:“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73.26×10的9次方每升,白细胞异常升高,遂患儿急转诊我院,门诊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收入我科进一步诊治”。
保险公司据这份入院记录认定,铮铮首次被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时间应为10月31日,彼时保单尚未生效。
保险公司拒赔
家长求助“赔审团”
由于双方对病情的确诊时间有较大争议,刘云在支付宝的“蚂蚁保险”申请启动赔审团进行判定。
所谓赔审团,是“宝贝守护计划”自2017年12月22日上线时就引入的纠纷判定机制:在保险机构核赔过程中,当理赔申请人就案件初步理赔意见与保险机构不能达成一致时,由申请人在线请求赔审员共同对案件进行讨论、评议并做出审议结论。简单而言,能够进入赔审团审议范围的案件,大多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
截至2018年12月,共有137534名支付宝会员通过了赔审员认证。六年之前,也是在12月,赔审团机制所借鉴的阿里大众评审正式运行,率先尝试将这种“众评”模式运用至网络交易纠纷的解决中。
以鉴定山寨商品为例,证明山寨品牌使用的商标与知名品牌商标近似并且构成商标侵权,关键要看有没有对公众造成“混淆干扰”。在阿里巴巴平台,涉嫌山寨的商品被大数据模型筛选出来后,会被传送给至少500名大众评审员进行判断,裁判的结果会直接决定商品是否被摘牌。这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是平台上的商户、消费者;另一方面,他们也是网络交易分歧争端的判定人。同理,“宝贝守护计划”的赔审员既是投保人,也是分歧的评理者。
12月27日上午10点,在双方提交了相关证明材料后,关于铮铮是否应该获得理赔的审议正式上线。刘云在提交的材料中写道:“如果当时我们的心情不是那么焦急,不是那么着急做骨穿等结果,第二天住院就不会这么麻烦了。所以我们的确诊时间应该是11月1日,而不是入院的时间。希望大家救救孩子,谢谢大家,真心感谢你们。”保险理赔员提交的意见是:“由于被保险人的初次确诊时间不在保险期间内,我们非常遗憾地做出不予赔付的初步意见。”
这已是赔审团在2018年的第16次投票,首起案例的投票发生在3月26日。当时,同样来自江苏的一名7岁女孩确诊白血病后申请理赔,被保险公司以投保发生在住院期间为由拒绝。女孩的家人于3月28日7时发起了赔审申请,参与投票的5027名赔审员中,76.6%的人选择了不支持理赔。
“赔审员”的选择
情理之间的纠结
12月26日10时过后,投票界面开始出现各种弹幕,围观的网友有人支持赔付,有人则明确反对。赔审员的发言区内,对于案例的提问、讨论甚至争论开始逐渐增多,评论很快就达到近2000条。
而作为被提问的一方,刘云一开始并未现身。铮铮患病后,刘云辞去了工作专职照顾儿子。保持生活环境的干净卫生、保证饮食的营养平衡、按时带着孩子回医院接受治疗……她恨不得一个人分成两个人,无法保证在24小时的投票时间内一直在线。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