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西安千亿国企7名年轻高管均为挂名 4名领导干部被问责(3)

2018-12-30 11:44澎湃新闻浏览:
  澎湃新闻记者 庄岸
  12月29日,备受社会关注的“西安千亿国企年轻高管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出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卷入舆论漩涡的西安高新控股公司董事长李甜等3人,与之前任命的4名兼职董事实际均为挂名,并无任何经营管理职权;包括西安高新区财政局原局长王进杰在内的4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被问责,王进杰被免职;西安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向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并切实整改。
  西安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通报称,西安高新区财政局不认真执行上级关于清理兼职的有关决定,用非在编员工挂名公司“高管”,搞变相兼职,违反了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高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对高新控股高管任用疏于管理,在高新控股法定代表人实际空缺一年零八个月的情况下,未督促进行变更,对财政局擅自变更高新控股高管失察失管,违反了工作纪律;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落实党管干部原则不到位,致使违规任用国企高管问题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履行主体责任不力。
  此外,澎湃新闻还从上述发布会上获悉,从11月9日起,西安市国资委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专项整治行动,以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和完善企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重点,完善了932户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为规避相关规定,7名高管为挂名 
  11月初,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80后”董事长“90后”董事一事引发媒体和网民广泛关注。
  舆情发生后,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根据西安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要求,西安成立了由西安市纪委监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市纪委派出高新区纪工委等单位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目前,调查工作已经结束。
  在12月29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市纪委监委负责人向媒体通报了此事件调查过程及处理结果。
  据该负责人介绍,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简称高新控股)成立于2003年10月,注册资本11.3亿元。其中,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出资70%,高新区科技投资服务中心出资30%。该公司主要负责高新区相关国有企业的投资、融资等业务,统一管理园区开发建设资金。公司成立以来,由西安高新区财政局实际管理。
  经查,2016年12月,时任高新区财政局局长兼高新控股董事长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高新区党工委研究决定免去其财政局局长、高新控股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但高新控股一直未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手续。
  2017年7月,按照西安市委组织部《关于清理规范领导干部在企事业单位兼职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高新区开始对在编人员在企业兼职情况进行清理。
  2017年11月,高新区财政局对高新控股不符合兼职条件的5名正式在编人员兼职董事进行了清理变更,改由财政局5名劳务派遣制和聘用制员工兼任,但对此前已经从高新区管委会辞职的2名人员未做变更。2018年7月,高新控股又有1名董事离职,此时高新控股实际空缺董事3名。
  2018年9月4日,主持高新区财政局工作的副局长王进杰(2018年10月任财政局局长)提出补充高新控股董事人选方案,拟从财政局非在编员工中选择3人,补充空缺的3个董事职位。
  经梳理,财政局劳务派遣制员工李甜,聘用制员工朱玥、赵雪莹3人为非正式在编人员,可以规避正式在编人员不得在下属企业兼职有关规定。
  同时,李甜相对年龄较大、工龄长、业务熟,又兼任着高新控股会计,故拟定李甜为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人选,朱玥、赵雪莹为董事人选。同时,李甜与王进杰又签订了《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授权并委托王进杰全权负责高新控股经营管理等相关业务,代表该公司签署一切文件。
  此后,高新区财政局还安排李甜兼任高新控股名下的6家公司高管职务。李甜、朱玥、赵雪莹等3人与高新控股之前任命的4名兼职董事实际均为挂名,并无任何经营管理职权,在所兼职单位也均没有领取薪酬。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