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还原四地虚假整改真相(2)
督察组指出,今年11月5日园区集中式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开始调试,但由于大部分管网处于无水状况,园区污水实际并未得到有效收集处理。
永鑫公司清水收集池“清水”不清。督察组供图
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暗查发现永鑫公司厂区外林木因污染大量死亡。督察组供图
经过下沉督察,督察组认为,黔东南州在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整改的情况下却报称整改任务已完成。
西昌非法贮存32吨危废长达19个月
四川省西昌市马道大山坡废旧回收市场一危险废物回收点违规回收废旧电池电瓶,存在环境风险问题,在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就被群众举报。此案,四川省将交由凉山州西昌市办理。
2018年11月9日,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甘洛县天益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开展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业务,一直持续到2017年5月。期间共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151吨,其中119吨非法转运处置,剩余32吨至今仍在回收点非法堆存,长达19个月一直无人过问,无人监管。
督察组说,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组织现场检查发现,这一危废回收点仍有废旧铅酸蓄电池库存;2018年8月,四川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时,要求立即取缔非法回收点,依法规范处置非法收贮的废旧铅酸蓄电池。但直至此次“回头看”时,当地仍未整改到位。
在这种情况下,西昌市政府却于2017年11月向凉山州政府上报已完成整改,凉山州政府未经核实,于同日向四川省政府上报已完成整改。
常宁市政府为调规故意隐瞒
湖南常宁大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时发现,2013年以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违规设置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探矿权23宗;违规发放涉及自然保护区的采矿权15宗。
针对这一问题,湖南省整改方案提出,“对在自然保护区内的,该关闭注销的关闭注销,该退界避让的退界避让,该补偿退出的补偿退出,该停止审批的停止审批,确保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并要求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工作。
然而,督察组现场看到的情况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督察组指出,为方便矿山企业在保护区开采,2015年,2016年8月, 2017年3月,2017年9月,常宁市政府为多次向衡阳市政府请示,要求调整保护区。调整保护区的目的是让常宁市富坤实业公司等企业(项目)合法化。其中,“2017年9月,按照常宁市相关要求,拟调出保护区的面积扩大到358.52公顷,主要涉及为四个采矿权区域和一个探矿权区域。2018年4月23日,湖南省政府以文件形式复函通过调整。”督察组说,至此,常宁市三番五次申请调整保护区范围的目的终于实现。
同时,常宁市故意隐瞒,保护区调出面积实际多为原有矿区。督察组现场核查发现,调整前保护区具备生产条件的采矿企业有5家,这这5家企业调出保护区面积358.52公顷,其中261.01公顷“非常巧合”地与原有企业采矿区或探矿区相同,占比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