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校外培训班的N个“坑”:无证无照无资质纠纷频发维权难(3)
2021-04-20 14:33法治日报浏览:次
● 无证办学、超范围经营、师资力量缺乏保障等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依然屡见不鲜
● 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
● 培训机构应依法办学,提升教学质量、做好课后服务,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不得在公示的项目和标准以外收取其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培训对象摊派费用或者强行集资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赴北京市调研教育综合改革及党史学习教育情况时强调,北京要扎实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严格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打出政策组合拳。
此前,陈宝生曾在今年年初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
严监管之下,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加快了内部整顿的步伐。但《法治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无证办学、超范围经营、师资力量缺乏保障等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依然屡见不鲜。
无证办学屡禁不止
恶性竞争扰乱市场
3月11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曝光了5家无证办学的培训机构,分别是北京天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百年英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健伟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优胜辉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易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这5所培训机构均不是第一次被曝光,尤其是优胜教育,已被曝光7次。
无证办学本是违法操作,现如今却变成很多培训机构的“正常操作”。《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才得知自己报名的机构无办学资质或是超范围经营。
豆瓣用户名为桃子的网友说,她报名的英语口语培训机构,实际注册的却是教育咨询公司,也没有教育局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辉指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一般来说,包括在当地市场监管局办理营业执照,在当地教育局申办办学许可证。报名人可以通过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或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查询培训机构的办学信息和资质,避免上当受骗。
一些市监局也提示,消费者在选择学科类或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类教育培训机构时,要注意查看对方是否已经取得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如培训机构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建议谨慎选择。
杨新(化名)在一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任职多年,据他介绍,如今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获客和留客,纷纷改变过去“先报名后学习”的业务模式,将高价课程以超低价售卖给客户。“比如有的会推出‘免费带读’‘1元学习体验课’等,把原本几百元、几千元的课程拿出来让学生免费学。有些机构甚至就是在‘赔钱赚口碑’。”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认为,杨新提到的培训机构的业务模式属于不正当竞争。“课程和价格属于广告内容,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2条,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在王艳辉看来,这种不正当竞争,一方面会让机构本身的质量和声誉形象受损,影响机构的后续发展,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扰乱了市场的正常价格秩序,让消费者很难从价格上判断课程的价值,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师资力量缺乏保障
机构收费水涨船高
教育培训行业迅猛发展的趋势和相当可观的薪资待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择业者,然而高低不平的准入门槛,导致不同机构或同一机构内的讲师资质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 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
● 培训机构应依法办学,提升教学质量、做好课后服务,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不得在公示的项目和标准以外收取其他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培训对象摊派费用或者强行集资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赴北京市调研教育综合改革及党史学习教育情况时强调,北京要扎实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严格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打出政策组合拳。
此前,陈宝生曾在今年年初的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
严监管之下,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加快了内部整顿的步伐。但《法治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无证办学、超范围经营、师资力量缺乏保障等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依然屡见不鲜。
无证办学屡禁不止
恶性竞争扰乱市场
3月11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曝光了5家无证办学的培训机构,分别是北京天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百年英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健伟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优胜辉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易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这5所培训机构均不是第一次被曝光,尤其是优胜教育,已被曝光7次。
无证办学本是违法操作,现如今却变成很多培训机构的“正常操作”。《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才得知自己报名的机构无办学资质或是超范围经营。
豆瓣用户名为桃子的网友说,她报名的英语口语培训机构,实际注册的却是教育咨询公司,也没有教育局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辉指出,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要求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一般来说,包括在当地市场监管局办理营业执照,在当地教育局申办办学许可证。报名人可以通过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或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查询培训机构的办学信息和资质,避免上当受骗。
一些市监局也提示,消费者在选择学科类或职业技能、职业资格类教育培训机构时,要注意查看对方是否已经取得教育行政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如培训机构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建议谨慎选择。
杨新(化名)在一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任职多年,据他介绍,如今一些培训机构为了获客和留客,纷纷改变过去“先报名后学习”的业务模式,将高价课程以超低价售卖给客户。“比如有的会推出‘免费带读’‘1元学习体验课’等,把原本几百元、几千元的课程拿出来让学生免费学。有些机构甚至就是在‘赔钱赚口碑’。”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认为,杨新提到的培训机构的业务模式属于不正当竞争。“课程和价格属于广告内容,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2条,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在王艳辉看来,这种不正当竞争,一方面会让机构本身的质量和声誉形象受损,影响机构的后续发展,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扰乱了市场的正常价格秩序,让消费者很难从价格上判断课程的价值,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师资力量缺乏保障
机构收费水涨船高
教育培训行业迅猛发展的趋势和相当可观的薪资待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择业者,然而高低不平的准入门槛,导致不同机构或同一机构内的讲师资质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