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进饭馆遭反对 视障人士“导盲权”几时能落地(3)
2021-04-07 14:46法治日报浏览:次
视障人士“导盲权”几时能落地
导盲犬进饭馆住酒店遭反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被质疑
● 导盲犬不是普通的宠物犬,而是盲人出行的助手。视障人士使用导盲犬、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也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盲人的合法权益
● 目前,视障人士的“导盲权”仍遭遇诸多现实困境,一方面是导盲犬数量与视障人士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导盲犬接受度不高,视障人士带导盲犬出行的法定权利难以落地
● 在立法中确定信息无障碍的发展,将信息无障碍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信息无障碍的发展方向、行业规范、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等,通过法律进行规范化规定,保障盲人“导盲权”
在上海市街头,一位身穿暗红色上衣、黑色裤子的女士从马路牙子上往下走时,一跤摔倒,旁边是一只黑色犬。
这是近日一则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视频,视频中的女士是一位视障人士,黑色犬是一只导盲犬。据媒体报道,她的导盲犬在小区里定点排便而遭到所住小区其他居民投诉甚至驱赶,不得已带着导盲犬走出小区,不慎摔倒。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视障人士的“导盲权”仍遭遇诸多现实困境,一方面是导盲犬数量与视障人士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导盲犬接受度不高,视障人士带导盲犬出行的法定权利难以落地。
导盲犬成盲人出行伙伴
公共场合遇阻增添烦恼
3月21日下午,天气晴朗,《法治日报》记者如约赶到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某小区,采访视障人士王志华和周彤。
现年39岁的王志华和31岁的周彤是一对夫妻。王志华全盲,双眼均为义眼;周彤则是先天性眼底发育不良,眼部仅有光感。
两人各自拥有一只导盲犬,王志华的导盲犬名叫“芒果”,周彤的导盲犬名叫“小杰”。
他们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书架和衣柜上摆放着多张合照,合照中都有两只导盲犬的身影。面对陌生人,两只导盲犬表现得很“淡定”,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没有叫一声,也没有随意走动。
王志华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周彤在北京市大兴区一家盲人手游公司担任新媒体运营。因工作地点离家较远,他们主要借助公交或地铁出行,导盲犬成了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出行伙伴。
“从我把芒果领回来,到现在差不多5年时间,我们可以说一年365天都没有分开过。”王志华用“形影不离”一词形容自己和导盲犬之间的关系。
在王志华看来,导盲犬给他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仅出行速度比用盲杖时快了很多,而且还带来了更多的情感慰藉,不过,“带着芒果出行时,还是遇到过一些麻烦”。
据王志华介绍,他曾带导盲犬外出就餐,在餐馆遭到其他顾客的反对。隔壁桌的老人坚决不同意他带芒果就餐,哪怕他已经介绍说这是导盲犬,不会咬人,也有相关的证件。此外,王志华在带导盲犬入住酒店时经常被拒绝,在乘坐地铁时被其他乘客质疑。
周彤曾经和朋友带着小杰在小区里遛弯时,因为小杰排便被居民发现,遭到他们的反对。周彤捡拾导盲犬的粪便之后,居民们仍然说“不行,尿液也有味道”,甚至扔石子驱赶导盲犬。
“不是他们不人道,只是他们不知道。不是他们不理解,只是他们不了解。”在采访过程中,王志华引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邓朴方的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无奈。
社会化运作致发展缓慢
增加数量尚需多方努力
王志华和周彤的导盲犬都是在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申请的。
据王志华介绍,他在正式获得领养资格前,需要先提交申请进行排队,排号临近时,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会派人实地考察申请人的具体情况。“考察在没有导盲犬的情况下,你能不能拿盲杖正常行走。同时,看你有没有这种需求,是不是天天出门。此外,还会考察你的收入情况,要求你有稳定的收入,防止领养之后弃养。”
导盲犬进饭馆住酒店遭反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被质疑
● 导盲犬不是普通的宠物犬,而是盲人出行的助手。视障人士使用导盲犬、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也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盲人的合法权益
● 目前,视障人士的“导盲权”仍遭遇诸多现实困境,一方面是导盲犬数量与视障人士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导盲犬接受度不高,视障人士带导盲犬出行的法定权利难以落地
● 在立法中确定信息无障碍的发展,将信息无障碍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信息无障碍的发展方向、行业规范、技能培训、资金支持等,通过法律进行规范化规定,保障盲人“导盲权”
在上海市街头,一位身穿暗红色上衣、黑色裤子的女士从马路牙子上往下走时,一跤摔倒,旁边是一只黑色犬。
这是近日一则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视频,视频中的女士是一位视障人士,黑色犬是一只导盲犬。据媒体报道,她的导盲犬在小区里定点排便而遭到所住小区其他居民投诉甚至驱赶,不得已带着导盲犬走出小区,不慎摔倒。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视障人士的“导盲权”仍遭遇诸多现实困境,一方面是导盲犬数量与视障人士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另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导盲犬接受度不高,视障人士带导盲犬出行的法定权利难以落地。
导盲犬成盲人出行伙伴
公共场合遇阻增添烦恼
3月21日下午,天气晴朗,《法治日报》记者如约赶到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某小区,采访视障人士王志华和周彤。
现年39岁的王志华和31岁的周彤是一对夫妻。王志华全盲,双眼均为义眼;周彤则是先天性眼底发育不良,眼部仅有光感。
两人各自拥有一只导盲犬,王志华的导盲犬名叫“芒果”,周彤的导盲犬名叫“小杰”。
他们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书架和衣柜上摆放着多张合照,合照中都有两只导盲犬的身影。面对陌生人,两只导盲犬表现得很“淡定”,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没有叫一声,也没有随意走动。
王志华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二旗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周彤在北京市大兴区一家盲人手游公司担任新媒体运营。因工作地点离家较远,他们主要借助公交或地铁出行,导盲犬成了他们生活中极为重要的出行伙伴。
“从我把芒果领回来,到现在差不多5年时间,我们可以说一年365天都没有分开过。”王志华用“形影不离”一词形容自己和导盲犬之间的关系。
在王志华看来,导盲犬给他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不仅出行速度比用盲杖时快了很多,而且还带来了更多的情感慰藉,不过,“带着芒果出行时,还是遇到过一些麻烦”。
据王志华介绍,他曾带导盲犬外出就餐,在餐馆遭到其他顾客的反对。隔壁桌的老人坚决不同意他带芒果就餐,哪怕他已经介绍说这是导盲犬,不会咬人,也有相关的证件。此外,王志华在带导盲犬入住酒店时经常被拒绝,在乘坐地铁时被其他乘客质疑。
周彤曾经和朋友带着小杰在小区里遛弯时,因为小杰排便被居民发现,遭到他们的反对。周彤捡拾导盲犬的粪便之后,居民们仍然说“不行,尿液也有味道”,甚至扔石子驱赶导盲犬。
“不是他们不人道,只是他们不知道。不是他们不理解,只是他们不了解。”在采访过程中,王志华引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名誉主席邓朴方的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无奈。
社会化运作致发展缓慢
增加数量尚需多方努力
王志华和周彤的导盲犬都是在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申请的。
据王志华介绍,他在正式获得领养资格前,需要先提交申请进行排队,排号临近时,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会派人实地考察申请人的具体情况。“考察在没有导盲犬的情况下,你能不能拿盲杖正常行走。同时,看你有没有这种需求,是不是天天出门。此外,还会考察你的收入情况,要求你有稳定的收入,防止领养之后弃养。”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