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丢脸”困境何解?司法机关:法来了(2)

2021-03-24 14:02中国新闻网浏览:
  中新网南京3月23日电 题:“丢脸”困境何解?司法机关:法来了
  作者 王金艳 卢志坚 申冉
  手机解锁、支付转账、交通安检、考勤打卡、购物消费、日常娱乐……无处不在的“扫脸”摄像头,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这样的日常,却令人们随时随地“无意识”“丢”了脸。
  面对海量被盗取的“脸部隐私信息”,司法机关已经开始关注……
  售楼处“套路”新:购房者进门就“丢脸”
  不久前,打算购买婚房的苏州市民陈某和朋友走进当地某楼盘售楼处,在了解了价格、户型、地理位置等信息后,陈某觉得房子性价比较高,便与销售详谈,询问相关的优惠信息。
  销售告诉陈某,楼盘没有其他优惠,除非是中介带过来的会有“返点”。“这不简单,我下次找个中介过来,不就可以了。”陈某笑着说。“那不可以的,您刚才进来的时候已经被我们的人脸识别系统记录了,下次再来我们就知道您不是中介带来的客户了。”销售指着门口的摄像头说。
  “啊?那不是安保的摄像头吗?你们怎么不早说!”陈某惊讶之余觉得自己被坑了。“如果每个客户都像您说的那样,知道了消息就去找中介来,那我们要付出多少不该给的‘返点’呀。人脸识别系统就是为了帮我们区别自访客户和中介渠道客户的。”销售解释道。
  无奈交付了房屋定金的陈某,在走出售楼处时看了一眼头顶的摄像头,隐隐觉得不妥。随后,陈某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了售楼处侵害个人隐私的行为。
  人脸识别系统被滥用:无处不在的“无感抓脸”
  针对陈某的投诉,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对辖区内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情况展开调查,随机走访了辖区内多个小区附近的近10家中介机构,得到的回答均是客户如果自行前往售楼处后再由中介带看,均有可能因为被人脸识别系统区分,而售楼处的门口或者楼内却没有相关人脸识别的明显警示。
  对于这样的违规行为,检方立刻行动,不仅对房产销售机构违法收集人脸信息案立案调查,同时还向当地房产销售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房产销售主管部门履行职责,及时制止售楼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事实上,购房者小陈的遭遇并非孤例。
  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早已从公共安全领域扩展到商业领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机解锁、支付转账、交通安检、考勤打卡甚至购物娱乐,应用场景随处可见。
  例如,此前有某地购房者戴着头盔去看房,就是意识到脸部信息被售楼处非法截取的危险;被不少网友刷屏取乐的“蚂蚁呀嘿”换脸游戏、换脸短视频剪辑软件等,只需要提供个人脸部照片,就可制作视频,也受到网警和网络信息管理部门的关注,接连被禁;更不要说,无论是商场、超市、楼宇或是活动场所里,无处不在的扫脸安检,背后的脸部信息管理令人担忧……
  “人脸信息作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非常重要且极为敏感,一些商企在未向消费者告知并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基于商业目的,擅自收集、使用消费者人脸信息,侵犯了公民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肖像权、隐私权。”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何俊强提醒,“更为重要的是,在无妥善的管理机制和防范措施下,收集的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无法确保信息安全。”
  所幸,根据主管部门的反馈,目前,相关房地产企业已对相关系统和设备进行了拆除,擅自收集的人脸信息也已被全部删除。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法律法规“补漏防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