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仲裁员有偏见 规则解读引争议 孙杨禁赛8年裁决被撤销(3)
2020-12-25 13:2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浏览:次
记者注意到,CAS在裁决中表示,孙杨在裁决之前的所有比赛成绩仍然有效,“没有证据表明孙杨在2018年9月4日抗检前有任何服用兴奋剂行为。”
“拿干净金牌”、打造“干净国家队”,是中国体育管理部门的严格要求
反对和禁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根本意义是为了保护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心健康,维护体育竞赛的公平竞争。一直以来,“拿干净金牌”、打造“干净国家队”,是中国体育管理部门的严格要求,也是中国体育运动员的底线标准。
1989年,中国开始对兴奋剂问题实行“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三严方针”;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反兴奋剂条例》相继颁布,明确规定在体育运动中严禁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国际公约》正式生效,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批准执行该公约的缔约国。
“在国家层面,我们俗称有‘两库’,即兴奋剂注册检查库和检查库。其中注册检查库中的运动员包含我国最优秀的一些运动员、取得奥运会资格的运动员、公众熟知的明星运动员等,这个库是最优先被检查的,也就是说,是被检查次数最多的。”浙江省体育局竞赛处副处长郑丹丹告诉记者,针对“两库”的检查,均遵循“事先无通知的检查”原则,即兴奋剂检查计划不会事先通知或泄露给运动员及其辅助人员。
据悉,列入“两库”的运动员必须使用反兴奋剂运行管理系统(ADAMS),每季度上报自己的行踪信息,如有变更,需及时更新。行踪申报必须准确,如地点需精准到具体门牌号,否则就有可能填报失败。注册检查库运动员还需申报每天一小时的建议检查时间,若检查官根据建议检查时间检查时,发现运动员未在申报地点,则被判定为错过检查。当注册检查库运动员12个月内连续3次错过检查或填报失败,将被视为兴奋剂违规,会被处以禁赛、取消比赛成绩等处罚。
构建全方位、网络化工作机制,形成一套“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
中国的反兴奋剂之路,步履未停。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2019年印发的《反兴奋剂工作发展规划(2018-2022)》指出,中国正通过全面加强和完善反兴奋剂理论、法规、组织、预防、查处、诚信、外事、人才和评估体系的建设,构建打击兴奋剂的全方位、网络化的工作机制,形成一套“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让运动员及其辅助人员“不敢用、不能用、不想用”兴奋剂。
2020年7月2日,反兴奋剂中心于中心官方网站发布2019年度年报。年报显示,2019年我国共实施兴奋剂检查20314例。而同年全球的检查量为33万例左右,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作为《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签约方,我国不仅严格遵守条例相关规定,对违规运动员进行查处,同时,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负有管理及连带责任的运动员辅助人员,如教练员、领队、队医、科研人员等相关责任人进行查处,防止运动员辅助人员对运动员进行教唆、诱导。
WADA前主席克雷格·里迪曾高度赞扬中国在反兴奋剂领域取得的成绩。他表示,通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好的成果。同时,他对中国形式多样的反兴奋剂教育活动,尤其是独创的反兴奋剂教育参赛准入制度提出了肯定。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面实施反兴奋剂教育参赛准入制度,据代表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只有按照要求进行反兴奋剂基础知识学习,考试合格,并签署反兴奋剂承诺书的运动员,才有资格进入代表团。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