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精准围猎,校园成了“收割场”(2)
2020-09-03 19:44半月谈浏览:次
疫情对许多大学生的重要影响,在一个不易察觉的方面,正在快速发酵。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使用网络贷款平台支出日常消费已成大学生常见的消费方式,疫情期间,往常依靠生活费、兼职打工来偿还网贷的大学生,因为没了“收入”,债务接近“爆雷”,一些人不得不借遍亲朋好友,或通过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堵上债务窟窿,以致债务越滚越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背后,一些大型正规网贷平台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以大学校园为目标,精准收割“优质客户”。
没了生活费,债务就彻底没希望还上了
“困在家中,每月没了生活费,我的债务就彻底没希望还上了。”武汉某高校大一学生小杨说,疫情开始没几天,一直关注疫情的他突然意识到困在家里没了生活费,“就睡不好了”。
自从高三那年分期买了一台新上市的三星S9手机尝到“甜头”,为了追求那一刹那“爽”感,小杨便陷入超前消费泥潭,踏上每月还贷之路。目前他每个月要在3个平台上还款,最多时一个月要还1950元。
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疫情将高校学生留在家中,也让部分依靠生活费还贷的学生失去收入来源,在逾期的压力下焦躁不已。
谈到网络贷款,贵州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姜说,它让自己大学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差。“支付宝花呗目前还有3000多元没还上,今年待在家没有生活费,借了不少同学和亲戚的钱,总算没有‘爆雷’。”小姜说,网贷一接触就甩不掉了,“像个无底洞”。
小姜告诉半月谈记者,她们宿舍4个同学,有3个人背着网贷债务,还不起钱就找别人帮忙贷款还,拆东墙补西墙。重重压力下,不少同学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位大学辅导员说,据他观察,现在大学生80%的人都有网贷行为,贷款原因各有不同,比如日常消费、购买大件电子产品等,也有一些学生陷入物质主义的消费理念无法自拔。借网贷的不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有的甚至是贫困家庭,他们生活费不多,又不能抵挡消费诱惑,难免开始网贷。
据艾瑞咨询2020年6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零售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结构中,超过50%的“90后”月消费高于2000元,超20%“90后”月消费高于3000元。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说:“我们这些大学生是网贷平台的最优质客户。”
无处不在的“潘多拉魔盒”
事实上,在大学生消费欲望过度、缺乏自制力的背后,更需关注的是无处不在、“潘多拉魔盒”般的网贷诱惑。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当前网络贷款门槛低,各类产品广告铺天盖地,充斥于年轻人每天要使用的各个手机应用中。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小沈喜欢看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他每天都会在国内某主要网络平台体育App刷新闻,但每刷几条,就会看到网贷视频广告。他感慨:“这真是精准营销。”
一些正规、大型消费贷款平台,针对大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各类循循善诱的让利规则暗藏玄机。
“京东之前每周都会送我白条免息券,付款的时候也会默认推荐白条付款,QQ空间里的广告是分期乐,美团有美团借钱,支付宝有花呗借呗,就连小米金融也不断给我这个三星手机用户发广告推荐网贷产品。”作为一个没有正式收入的大学生,小沈在各个平台上都有2万~3万元的借款额度。
这些网贷平台宽松的审批和超出个人还贷能力的放贷额度为大学生埋下隐患。据专家介绍,目前市面不少网贷产品宣称每日利息不到0.05%,让人以为利息很低,但实际上这种日利率对应的是18%的高额年利。
小姜目前使用的一个主流网络消费贷款平台会主动向用户推送一些贷款优惠或消费优惠的信息。她最开始仅有三四百元的贷款额度,但短短两年,贷款额度提升至三四千元,就是因为使用频次高,贷款额度会不断增加,无形中助推了贷款消费行为。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使用网络贷款平台支出日常消费已成大学生常见的消费方式,疫情期间,往常依靠生活费、兼职打工来偿还网贷的大学生,因为没了“收入”,债务接近“爆雷”,一些人不得不借遍亲朋好友,或通过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堵上债务窟窿,以致债务越滚越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背后,一些大型正规网贷平台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以大学校园为目标,精准收割“优质客户”。
没了生活费,债务就彻底没希望还上了
“困在家中,每月没了生活费,我的债务就彻底没希望还上了。”武汉某高校大一学生小杨说,疫情开始没几天,一直关注疫情的他突然意识到困在家里没了生活费,“就睡不好了”。
自从高三那年分期买了一台新上市的三星S9手机尝到“甜头”,为了追求那一刹那“爽”感,小杨便陷入超前消费泥潭,踏上每月还贷之路。目前他每个月要在3个平台上还款,最多时一个月要还1950元。
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疫情将高校学生留在家中,也让部分依靠生活费还贷的学生失去收入来源,在逾期的压力下焦躁不已。
谈到网络贷款,贵州某高校大四学生小姜说,它让自己大学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差。“支付宝花呗目前还有3000多元没还上,今年待在家没有生活费,借了不少同学和亲戚的钱,总算没有‘爆雷’。”小姜说,网贷一接触就甩不掉了,“像个无底洞”。
小姜告诉半月谈记者,她们宿舍4个同学,有3个人背着网贷债务,还不起钱就找别人帮忙贷款还,拆东墙补西墙。重重压力下,不少同学借新还旧、以贷养贷,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一位大学辅导员说,据他观察,现在大学生80%的人都有网贷行为,贷款原因各有不同,比如日常消费、购买大件电子产品等,也有一些学生陷入物质主义的消费理念无法自拔。借网贷的不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有的甚至是贫困家庭,他们生活费不多,又不能抵挡消费诱惑,难免开始网贷。
据艾瑞咨询2020年6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零售消费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的网民结构中,超过50%的“90后”月消费高于2000元,超20%“90后”月消费高于3000元。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说:“我们这些大学生是网贷平台的最优质客户。”
无处不在的“潘多拉魔盒”
事实上,在大学生消费欲望过度、缺乏自制力的背后,更需关注的是无处不在、“潘多拉魔盒”般的网贷诱惑。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当前网络贷款门槛低,各类产品广告铺天盖地,充斥于年轻人每天要使用的各个手机应用中。杭州某高校大学生小沈喜欢看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他每天都会在国内某主要网络平台体育App刷新闻,但每刷几条,就会看到网贷视频广告。他感慨:“这真是精准营销。”
一些正规、大型消费贷款平台,针对大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各类循循善诱的让利规则暗藏玄机。
“京东之前每周都会送我白条免息券,付款的时候也会默认推荐白条付款,QQ空间里的广告是分期乐,美团有美团借钱,支付宝有花呗借呗,就连小米金融也不断给我这个三星手机用户发广告推荐网贷产品。”作为一个没有正式收入的大学生,小沈在各个平台上都有2万~3万元的借款额度。
这些网贷平台宽松的审批和超出个人还贷能力的放贷额度为大学生埋下隐患。据专家介绍,目前市面不少网贷产品宣称每日利息不到0.05%,让人以为利息很低,但实际上这种日利率对应的是18%的高额年利。
小姜目前使用的一个主流网络消费贷款平台会主动向用户推送一些贷款优惠或消费优惠的信息。她最开始仅有三四百元的贷款额度,但短短两年,贷款额度提升至三四千元,就是因为使用频次高,贷款额度会不断增加,无形中助推了贷款消费行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