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省份、逾半寿险公司遭遇恶意投诉“全额退保”(3)
2020-08-14 17:45南方日报浏览:次
在保险业内看来,“代理退保”产业化的恶劣影响在于借助网络大肆宣传退保利益,诋毁保险产品和寿险功用,营造客户与保险公司的紧张氛围,误导大众产生抵触误会情绪。同时,为获取非法利益,诱导正常承保的保单客户进行投诉退保,引发大量不合理投诉,严重影响了保险行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消费者
被骗费骗贷骗隐私
遭遇收割“连环套”
事实上,恶意全额退保最终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记者调查发现,“代理退保”已经逐渐演化出收取高额手续费、退旧换新赚取佣金、出卖个人信息、利用信息骗贷等连环“收割”陷阱,消费者甚至无法自行中止业务。
“退保后身体出了问题,没法再次正常投保了。”在最需要保险时失去了风险保障,李先生为他去年的“机智操作”后悔不已。去年8月,在“代理退保”业务员的鼓动下,李先生以受到营销误导为由向保险公司投诉,最终退还购买6年的纯保障型保单保费32.04万元,并向代理人支付了8万元的手续费。然而,去年12月,李先生想重新购买保险时却被检查出健康问题,保险公司随之拒保。
对此,保险公司负责人提醒,按保险合同规定,退保除了会使消费者面临经济损失,还会丧失原有保险保障、再投保时保费提高、再投保时保险权益受限制,甚至拒保等风险。记者了解到,多家保险公司为了防止恶意退保,升级保险风控措施,消费者恶意投诉获得全额退保后,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导致后续“无险可投”。
失去保障之外,消费者启动“代理退保”,往往会遭受资金损失和陷入诈骗风险中。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代理退保”分阶段收费,但会要求消费者预先支付各种名目的其他费用。今年,朱先生缴纳保证金1000元和材料费100元,办理“100%退保”业务后,代理人员却借故一再拖延,此后更是拒接电话,微信拉黑,朱先生的钱也打了水漂。
一位退保代理中介对记者表示,委托全额退保,需要先交定金。但该公司开始“证据分析和取证”后,消费者放弃诉求,定金将不会退还,而在“法律材料的整理、撰写、顾问指导”阶段后,无论消费者是否主动放弃诉求、费用按照合同约定收取。
令消费者进退两难的不仅仅是已经缴纳的费用。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代理退保从业人员,往往和消费者签署《服务协议》,并收取定金、身份证、保单等作为抵押,让消费者骑虎难下,也让保险公司难以介入。
“代理退保”一旦启动,消费者甚至无法自行中止,广西的梁先生就有此遭遇。受广告诱惑,他找到一家退保代理开始全额退保。但后来由于希望终止退保申请,却遭遇代理人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骚扰恐吓。出于对人身安全的考虑,梁先生最终还是被迫办理了全额退保并向其交纳12500元的高额手续费。
此外,更大的风险存在于信息泄露后。记者通过联系“退保专家”,其列举的退保客户询问问题高达26个,包括各类敏感信息。
佛山的陈先生就是因为办理“全额退保”,导致信息泄露,被人冒名进行贷款。陈先生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先后收到多家借贷机构的还款通知。经过一番调查,陈先生发现问题出在为自己代办“全额退保”的人员黄某。因为退保,他向黄某提供了大量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黄某恶意用于借款。
有保险业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保险代理人可通过获取的信息向保险公司验证,掌握更多客户其他保单及业务的信息,使得消费者信息完全暴露。
有保险行业人士透露,利用掌握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黑产分子可以截留消费者退保资金。不少黑产分子在代理退保之外,往往也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被泄露后,往往成为套现的工具。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