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e线
PC版

“宅经济”井喷背后哪些短板待补(3)

2020-04-02 10:10 法制日报浏览:
  在线教育质量堪忧App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记者调查
  “宅经济”井喷背后哪些短板待补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网络游戏等新型“宅经济”蓬勃兴起。不过,“宅经济”在满足人们新需求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也不容忽视
  ● 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维权面临新挑战。消费者在网上选购商品时只能通过商家展示的图片进行了解,这就为商家贩卖假冒商品、劣质商品提供了便利,消费者在维权时会存在举证难度大、维权成本高的问题
  ● 新业态下,执法者应当密切关注和回应社会需求,密切联系消费者,协助消费者维权,并进行更有效的监管,除了注重事后监管外,也要注重事前提醒、事中巡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虽然旅游、餐饮、线下娱乐等行业受到一定冲击,但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网络游戏等新型“宅经济”却乘势而上,蓬勃兴起,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
  百度数据显示,1月18日以来,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娱乐与生鲜电商四大行业整体热度环比增长超100%,近30天远程办公需求环比上涨663%。
  当下,“宅经济”虽然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新需求,但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难点和痛点。例如,有学生家长反映,他们在帮助孩子使用线上教育软件时发现,一些课程制作不够用心,只是把线下教学简单地搬到线上,导致学习效果打折扣等。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在挖掘“宅经济”井喷背后那些短板的同时,试图找出新业态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良方。
  线上课程鱼目混珠
  消费纠纷接踵而来
  “很多都是网上直接抄来的,感觉被坑了。”
  眼看着自己购买的线上课程质量越来越差,萧刚(化名)选择放弃这套课程,因为“怕被带歪了”。
  萧刚在浙江省杭州市从事自媒体工作,为了提升业务能力,他在网上购买了一套关于网络传播理论的线上课程。在试听阶段,这套线上课程的表现很不错,寓教于乐,容易理解。没想到,购买以后,课程的质量却让萧刚非常失望。
  来自北京某大学三年级的郭宇(化名)也遇到过和萧刚类似的情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今,郭宇坚信几十元或数百元的线上课程根本无法保证质量。
  “线上课程鱼目混珠,付款后,一旦发现问题就很难找到投诉渠道。”郭宇说,“线上课程的透明度很差,存在诱导消费,就像一锤子买卖。”
  他们的经历并非偶然。《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网上有关知识付费的平台非常多,例如慕课、微课等,但不少受访的消费者反映,有些线上课程的文字视频介绍、试听部分与付款购买后的学习内容不太相符,或者质量很差。
  受疫情影响,不少人选择足不出户在网上学习,“宅经济”下在线教育日渐火爆。然而,相关的消费纠纷也接踵而来。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数字经济呈现出来的一个特点就是虚拟场景交易。在虚拟场景下,有些不良电商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导致线上课程不符合消费者的预期,或者与宣传中的描述大相径庭。因此,在线教育的课程质量很难保障,这就需要平台方介入监管,同时透明度也应该相应地提升。
  网络游戏货不对板
  维权不易直接卸载
  在“宅经济”下带火的网络游戏,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杨阳(化名)是一位游戏玩家,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特别推崇《山海经》。
  有一次,杨阳打开网页,被一条游戏广告吸引。“开局一条鲲,进化全靠吞!”“鲲只排名第三、霸王以鲲为食”……诸如此类的广告语,配上一张张视觉冲击感极强的海报,让他情不自禁地点击进入游戏。然而,玩了几盘以后,他发现这款游戏和广告中宣传的完全不一样。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