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公平秤"织密"保护网"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综述(2)
2020-01-21 11:40正义网浏览:次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民营企业的发展和稳定,2019年7月,最高检部署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对于涉案民营企业家,能不羁押的尽量不羁押,坚决纠正超期羁押或久押不决。专项活动开展以来,一批因涉嫌犯罪被羁押的民营企业家被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过程中,各地检察院通过释法说理促使涉民营企业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认罪认罚,从而实现少用慎用羁押措施、简化诉讼程序、加快办案进程的目标,尽可能减少办案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最高检党组明确提出,对涉嫌犯罪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对非国有单位人员犯罪的不捕率、不诉率同比上升分别超过20%、30%,比总体刑事犯罪不捕率、不诉率分别高7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对被羁押的民营企业家提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700余人,办案单位采纳650余人。
强化监督,严惩各类侵犯民营企业权益犯罪
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民营企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前提和基础。最高检党组明确要求,各级检察机关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保护民营企业财产权和民营企业家人身权等结合起来,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扫清“障碍”。
最高检部署铿锵有力,地方检察院落实掷地有声。记者采访了解到,去年以来,各级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惩处生产经营、资源配置等领域的黑恶势力犯罪,精准打击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企业发展的违法行为,成效明显。以陕西省为例,2018年以来,该省检察机关依法严惩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向企业收取“保护费”、强迫交易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批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614人,起诉2026人;批捕侵犯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犯罪175人。从严打击危害营商环境的各类黑恶势力犯罪,批捕欺行霸市、强揽工程、以非法手段插手民间纠纷等黑恶犯罪222人,起诉162人,有效增强了当地企业创业安全感。
2018年以来,检察机关不断加大涉产权刑事申诉案件的监督力度,坚决纠正相关冤错案件,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推动产权司法保护驶入“快车道”。最高检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采取挂牌督办、甄别纠正、异地审查、公开审查等方式,监督纠正一批涉产权刑事申诉和国家赔偿案件。在最高检有力部署下,各地检察机关相继办理了一批涉民营企业产权案件,取得良好办案效果。
除了强化刑事司法保护,检察机关还通过民事行政抗诉、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等多种方式充分履职,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让涉案企业深切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我们终于不是失信被执行人了!”日前,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检察院收到一封来自本地民营企业陕西泽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泽星公司)的信件,感谢青海省检察院成功抗诉了这起涉民营企业合同纠纷案并得到改判。
该案中,申请人泽星公司是拥有几千名员工的民营企业,因法院依据伪造证据作出错误调解和执行,致使企业账户被冻结,法定代表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营业执照年审受限,各项业务无法正常运转,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海西州检察院依法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后,法院未予采纳,该院遂向青海省检察院提请抗诉。青海省检察院对该案提出抗诉,要求依法撤销泽星公司承担67万余元货款本息的民事调解书。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意见,对案件改判。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希望在履职尽责中,进一步彰显检察监督对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上一份合格的‘检察监督答卷’。”青海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