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
PC版

检察建议发出 22家存在油烟问题餐饮店7家关停15家转型(2)

2019-06-13 13:46正义网浏览:
  正义网宁波6月12日电(记者蔡俊杰 通讯员张雪倩 蒋健芳)“一楼餐饮店人来人往,油烟弥漫,楼上居民可遭了殃!”
  “楼下餐馆乱排放油烟污气,已经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
  居民区油烟问题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群众反映多,意见大。2018年以来,仅在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上,有关油烟问题的投诉已有近200起,围观者达230余万人次,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住宅楼下的餐饮店引发的。2018年9月,不堪油烟困扰的宁波市鄞州区锦绣东城小区的居民写了四封信投至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书记留言箱”。此后,《宁波日报》发文对当前油烟问题的网络舆情以及处理现状作了充分报道,宁波市领导专门对相关舆情做了批示。
  在获悉油烟问题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损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决定以鄞州区锦绣东城小区油烟问题为切入点,以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的形式,啃下这块长期以来损害公共利益的硬骨头,切实解决鄞州区辖区内的餐饮油烟扰民问题,进而推动宁波市区域内对同类问题的解决。
  为了查清餐饮油烟问题的现状,该院民行科和福明检察室干警多次走访了相关社区、物业、行政机关以及环境鉴定公司,并得知锦绣东城小区21幢性质上是商住综合楼,且未配备专用烟道,该处是依法禁止新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的。该楼底层临街商铺中部分餐饮服务项目经营者在申请工商登记时通过提供虚假材料、谎报经营范围等方式成功获取营业执照,在禁设区域从事此类经营活动,且未依法填报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并进行备案登记,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
  虽查清了餐饮商户明显违法的事实,但众多餐饮服务项目经营者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对执法行为相当抵触;检察干警上门调查时,多次受到阻挠,这些都导致破解油烟问题陷入僵局。
  再困难也要解决!抱着这样的信念,该院专门抽调骨干精英成立油烟扰民问题专案组,多次深入了解、实地走访,最终查清餐饮油烟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少统一机制;规划时效落后,整改困难;经营把关不牢,相关规定落实程度低;监管缺位。
  针对上述原因,该院经研究决定推动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来整合执法资源,将餐饮油烟项目中有监管职责的多个行政部门纳入行政公益诉讼监督视野。2019年2月22日,该院邀请了市检察院、各相关行政部门领导参加了针对鄞州区辖区内餐饮油烟问题的公益诉讼调研座谈会,充分了解了各相关行政部门对餐饮油烟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确立了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检察干警们多次配合行政机关前往现场对涉案餐饮服务项目的经营者做安抚工作,告知其行为的违法性质,进行说理,为本案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最终该院向相关行政部门发送了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解决锦绣东城小区的餐饮油烟、异味问题。
  相关行政部门收到诉前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按期对诉前检察建议进行了回复,及时对油烟扰民问题进行了整改,锦绣东城小区21幢原有的22家存在油烟问题的餐饮店,有7家关停,另外15家已经转型。
  以鄞州区锦绣东城小区油烟问题为切入点,该院也多次与各行政机关召开座谈会的,针对如何解决鄞州区其他小区油烟、异味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促使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并最终确立了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开启了餐饮油烟管理的“鄞州模式”:细化明确了禁设区,将“行政机关把关”更大幅度前移,设计了标准告知书和提前联合告知程序,力争做到源头治理;将居民小区按照交付时间进行分类,分别以不同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管治,从而在管理上突破“餐饮油烟问题难以一招通吃”的情况;在联合执法、条块结合、接受监督和定期座谈的管治原则基础上,将餐饮服务项目分为已交付和拟交付两个类型,并分别形成了管治方案;积极发挥餐饮服务项目所在社区和物业的优势,履行公示和告知责任,实现对商家开店过程的全覆盖,解决商家不知法、不懂法的问题。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