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洒在金色田野——写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周年之际(2)
2018-10-19 14:17新华社浏览:次
从2013年返乡在岳阳县创办农机和水稻专业合作社以来,董敏芳带领合作社流转了4300多亩耕地开展稻蛙、稻虾共养,今年预计稻谷单产超过600公斤,加上5月来自小龙虾的收入,产值翻了三番。
广阔土地,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一方面培育乡土人才,在全国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另一方面大力引进外来人才,大学生、复员军人、企业家、科技人员、农民工等各界人士返乡、下乡创业。目前全国已有700多万人投身农村新产业、发展新业态。
在通过人才振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各地通过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今天的小岗村,仍以改革精神激励自己。从当年“大包干”的“红手印”到如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分红利”,小岗村正在探索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
从全国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良好开局,改革的最新成果正在各地落地生根。
新获得:瞄准生活富裕、环境宜居全力攻坚
10月17日是国家扶贫日。这一天,作为与国务院扶贫办签订“全国农村电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电商企业,苏宁公司依托设在全国近百个贫困县的扶贫实训店,开展了200场农村电商培训活动,总共有2000多人参加了培训。
这是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脱贫攻坚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大合唱”。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已经形成。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救治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等,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继8月集中宣布40个贫困县摘帽后,10月17日我国又有85个贫困县实现脱贫。
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同时,乡村环境也有了明显变化。
“以前用旱厕,苍蝇多、味道大,在城里上班的儿子因为这个都不愿回家。现在政府补贴900块钱帮我们改造水冲厕所后干净多了。”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北村村民李建民说。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这场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的战役,主攻方向是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一年来,各地推广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农村改厕、治污水、治理垃圾三大工作全面展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一场深刻改变中国未来发展格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正在中华大地蓬勃兴起!(责任编辑:刘晓方)